耕读传家 诗书继世
发布日期:2014-09-23 浏览次数:01
泰安日报
 
耕读传家 诗书继世
■每次从书架上拿书,总要给女儿拿上一本
耕读传家 诗书继世
■展示藏书
 

日前,肥城市老城街道杨庄社区学校教师李武刚一家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近日,记者走进李武刚的家,仿佛进入了书的海洋,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刊物、书籍1万多册,摆满了书架。

多年来,他读书痴迷,潜心向学,求索不止,书写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新篇章。

幼年发蒙 痴迷读书

幼年的李武刚痴迷武侠剧,梦想着变成靖哥哥一样的大侠,常在学校附近的旧书店里寻找“秘笈”。儿时的“武侠梦”成就了他今生的书缘。自此,他开始与书结缘,开始了他疯狂的“淘书”之旅。

旧书店跑的勤了,难免会让人见异思迁。渐渐地,他喜欢上了旧书店里的旧书。赶大集的时候碰见旧书摊,他总会把身上的钱花光才肯离去。高三的一天中午饭空,回家途中看到一位卖书的老大爷摆了一大摊子诱人的旧书,本来是想看几眼就撤,谁知就是拔不动腿,终于花4块钱买了《四书五经一百问》和精装本《三国演义》,对等他回家吃饭的母亲撒谎说考试延迟了放学。

1996年,他顺利考取了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功课不再像高中时候那样紧张,那时学校业余生活很是丰富,看通宵电影、跳交谊舞成为时尚。而李武刚除了泡学校图书馆就是四处搜寻泰安城的旧书店、旧书摊。

在旧书摊淘书久了,他便与贩书人成了朋友。他与红门旧书市场摆摊的张先生成了莫逆之交。在张先生家里,他淘到民国红色书刊毛边本、文革红宝书、宣传画,欧阳中石等人的字画和书刊签名本多部。每次到其家中淘书,都会把两个编织袋装的满满的,几年下来,他的藏书达到了万册以上。

独具特色的藏书

自1990年,李武刚开始痴迷淘书,基于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李武刚尤其痴迷于红色文献的收藏和对革命历史的研究。在他的藏书中,红色文献方面的书籍已形成系列并颇具规模,涉及红色文献、民国杂志、肥城乡土资料的有7000多册。这些革命书籍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抗争历史。

为了淘到经典的红色文献,20多年来,他走过长征路,进过解放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少珍贵的红色文献。特别是他收藏的《抗战小丛书》《整风文献》《毛泽东选集》、毛著单行本等,都是难得的红色收藏品。

他收藏的《毛泽东选集》是解放前在解放区发行的最精美的一套,有两种版本,这一套是布面精装。这是国共谈判的时候,中方代表送给国民党谈判代表的礼物,当时发行了两万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现在存世量不多,十分珍贵。

对藏书的热爱和钻研,让李武刚练就了一双慧眼,仅这套《毛选》他就先后淘到了3套。因为收藏有术,他还被评为山东省藏书家。

在弥漫的书香中,随手一翻,就能增长不少见识,这让李武刚很有成就感。淘书、读书、教书是李武刚生活的三部曲,并为他的历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不断有学术论文、评论文章发表。

“书痴”的淘宝经

李武刚在刚开始淘旧书的时候漫无目的,见到旧书就激动,“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后来,他渐渐地意识到:淘书如果没有专题,就没有出路。于是,他开始了民国杂志、红色文献、“文革”史料、肥城乡土资料专题研究。肥城的天桥旧书摊、泰安红门文化市场、济南的英雄山和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是李武刚的主要书源地。李武刚还择机到几位贩书的书友家中选购,偶尔也从网上“淘宝”。

李武刚认为,淘书要有机缘,要有知识,要有资金,三者缺一不可。创刊号收藏家把底线定在1949年,李武刚则不强求,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刊号攒了几千册。它们价格适中,几角钱、几元钱的多,上百元的少,让人易于接受,不像民国时代的刊物创刊号,动不动成百上千元一册,还得费尽心血“千呼万唤始出来”。细水长流,水到渠成。刊物摆满了一排排书架,让李武刚很有成就感。他开玩笑说:“说不准,在不久的将来,其经济价值还会‘跳跃’一下呢!”尽管李武刚至今没有一册古籍善本,新善本也少得可怜。但李武刚还是乐此不疲,不管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到处寻觅,常常小有收获。每当获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旧版本,他就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般兴奋。

在多年的淘书生涯中,李武刚曾以废纸的价格获得过太多的珍籍,如抗战时期的整风文献毛边本、袖珍本,解放战争时期的《活页文选》合订本、革命文献伪装本,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漫画油印毛边本、原包“文革”宣传画、批量的老电影海报等等。他无比兴奋,同时也感到了珍藏这些历史资料的重大责任。在阅读它们的时候,李武刚一旦发现可以钩沉的历史人物和掌故,就随手写一篇小文章。

外出旅游,他会把访书放在计划之内。总是挤时间逛逛当地的旧书店和旧书摊。北京潘家园、中国书店,南京朝天宫、夫子庙、南艺后街,苏州工人文化宫旧书市场,无锡南禅寺旧书店都留下了他寻书的足迹。

为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李武刚自1990年至今藏书已有24年多,现收藏书籍1万余册。他自编手工书目备索。淘书、读书、教书成了李武刚生活的“三部曲”。

藏书为李武刚的教学工作锦上添花,使李武刚受益匪浅。在他的藏书中,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民国老杂志有很多。《史地文摘月刊》介绍的历史教学“五步法”,历史学习联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历史复习课“小阶梯、大容量、快节奏、勤回头”的课堂流程等等,他都能灵活掌握,学以致用。搞好教学的同时,他还不断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升华。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有近百篇论文获市级及以上奖励。他被聘为肥城市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得了泰安市优秀教师、“泰山新星”、肥城市学科带头人、肥城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如今,李武刚全家三口人已经没有了看电视的兴趣。茶余饭后,每人一本书,小小居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如今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还参加了《泰山晚报》的小记者团,成为一名小记者并发表习作。每年李武刚会把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用来买书,起初妻子嫌他乱花钱,而今,每当李武刚出门淘书,妻子和女儿便跟着前往。在他的影响之下,李武刚的邻居、朋友、亲戚也会时常来借书看,每当这时,李武刚的心中便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记者 董忆 文/图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