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其国 陶园园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2015年的创城迎审工作,刷新了城市风景:大街小巷整洁有序,公园游园星罗棋布,高楼大厦流光溢彩……泰安城市环境彻底完成了由蛹化蝶的蜕变。
“走走停停,对不起,我终于还是要回泰安啦!因为这里,有一种你从未体验过的美。这里有世外桃源的彩石溪,有天然氧吧天外村,有飞鸟天堂天鹅湖……”这段话节后新春开始在微博、微信上热传,市民纷纷接龙“秀家乡”。创城迎审带来的城市变化,唤起了市民的自豪感,引发了市民热爱家乡的共鸣。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城市,更是我们的家园。
泰安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的严格复审,收获了应该属于她的荣誉、奖赏和认可。
日夜精雕琢,一朝换新颜。
“小区内的脏乱差没了踪影。”“菜市场里垃圾死角清理了,臭味没有了,条件变好了。”“天庭园内多年的垃圾清走了,垃圾场变成了公园。”“胜利渠的臭味没有了,奈河环境提升了。”“火车站周围的脏乱差总算治理好了。”这是来自市民的心声。
的确,短短半年,经过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艰苦奋战和不懈努力,我们还上了多年欠下的城市环境管理差的“旧账”。城市道路整洁通畅,环卫设施齐全美观,市政功能健全实用,园林绿化生机靓丽,河道水渠整治见效,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占道经营彻底取缔,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单位卫生得到根治……一桩桩、一幕幕让市民有目共睹。
在见证了城区巨变之后,卫生城市迎审之初少数人质疑的声音没有了,由怀疑到认可再到称道。如此艰巨的任务,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岂不令人叹服!
创城迎审在改变城市环境面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市民,开始用他们的点滴行动,改变和维护这座城市的形象。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丢乱扔、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少见了。走一段,把垃圾扔进垃圾筒;擦一擦,楼旁乱贴的小广告;弯下腰,捡起路旁的垃圾袋……点滴中看出了市民对城市卫生的呵护和遵守,“创卫生城市,做文明市民”的理念,已深深印在了脑海,并成了市民的行动自觉。
创城迎审的过程,也是凝聚民心的过程。一批影响城市形象多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工作中,全市共受理群众意见、建议两万多条,并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这些建议、意见的落实和回应,办结率达到了100%,真正满足了百姓的愿望,得到了人民群体的广泛拥护和认可。城区有多条道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迎审路”,10多个责任部门收到了百姓送来的锦旗,市民对城区环境卫生的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5.8%。如此高的满意度,在泰安民意调查史上位居首位。
创城迎审中,我们还培养锻炼了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善打敢拼的干部职工队伍。 期间,既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干部,又有带病坚持工作的员工,还有饿着肚子、干着嗓子、看着脸子,任务不完成、坚决不收兵的执法人员。行为让人敬仰、事迹令人感动。大津口乡藕池村干部陈发理,在拆除违章建筑中,带头将自家苗圃隔离网全部拆除,群众信服配合,问题迎刃而解,全乡16800米隔离网拆除工作得以迅速推进。艾洼新区村支部书记赵平红,带领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坚持擦洗楼梯扶手,很多群众被其感动,主动加入到了整改行列中。
镜头定格瞬间,时刻标注历史。现代化的城市进程,总是与一场又一场的大考验相伴。创城迎审中,71649项查摆出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整改,360多万吨垃圾得到清除,14条河道、水渠治理380多公里,360多万平方米的乱搭乱建进行拆除,453处露天烧烤点进行了取缔规范,21处农贸市场整治一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枯燥的数字,而是蕴含其中的精神财富、一种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财富和力量我们称之为“创城迎审精神”。
这是一种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进取精神。这次迎审,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大,城市管理积累的“顽疾”多,群众对于环境提升的期盼高。从市委、市政府到社区,从包网格的市级领导到全体工作人员,不回避、不推脱,主动分析实情、研究实招、突出实干,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这是一种勇于负责、敢打能胜的担当精神。创城迎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网格市、区包保领导,各牵头部门和涉及到的村居社区,视创城迎审为己任,以想干事的热情、会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效率,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各部门单位不讲分内分外,只要创城迎审需要,就会义无反顾,不讲价钱,坚决完成。责任胜于能力、担当才有作为,正是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泰安的卫生迎审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创城迎审过程长、压力大。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大部分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费时费力,劳神费力。为了完成任务,工作人员大都放弃了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不辞劳苦。有的累病了,有的受伤了,有的受了委屈,也有的家里有事离不开,但没有人退缩、抱怨、放弃,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
这是一种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紧密协作。市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指挥部分头行动,泰山区、岱岳区政府一马当先,市区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广大群众和志愿者坚守一线、拼搏奉献,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创城迎审形成的进取精神、担当精神、拼搏精神和协作精神,深深烙印在了每位市民的心中,并汇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了城市的血脉,塑造着城市的灵魂和品格。
“三分建、七分管”。迎接卫生城市复审,是契机而不是结果;通过复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防止“一阵风”,解决好脏乱差反弹问题,市委、市政府一方面整治城市环境,一方面着手完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下发了《泰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原有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和整合,将涉及城市执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户外广告、城市管理数字信息系统等部门,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城市管理局管理。同时,进一步明晰了部门职责和管理权限,理顺了市、区两级城市管辖的范围和责任分工,将原来市级管理的35条道路下放到泰山区、岱岳区和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推行了责权统一、科学精细、全面覆盖、运行顺畅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发挥了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调动了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据了解,泰安正依托现有的城市管理数字信息系统,整合“天网工程”等相关视频监控资源,构建“智慧城管”,打造全市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更全面的“一张图”城管。
火热的创城迎审工作,我们收获了市容市貌的巨大变化,收获了城市治理的经验,收获了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收获了民心和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收获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更收获了激励人们前进的“创城迎审精神”。这种以责任和担当为核心、以实干和奉献为特质的“创城迎审精神”,已超越了创城迎审工作本身。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建设幸福泰安、实现“十三五”目标无形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风貌。有了这种精神,前进道路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
“创城迎审精神”值得总结,更值得弘扬光大。当前,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卫生城市的创建不会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保持清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巩固创城迎审成果,我们将永远在路上。
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成功,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地方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综合考评,是城市整体发展情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文明、实力、品位和形象的综合体现,也是所有城市创建中档次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金名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先获得“提名城市”称号,且三年一评。2014年,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泰安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由此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三年创建周期。2015年的“创城迎审”,我市既是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一年,也是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始之年。2017年,全国将评选表彰第五届文明城市,志在必得的泰安人将再次面临“大考”。
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已进入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近切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的“创城迎审精神”,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扎扎实实推进创城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创城措施,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让我们的家园更整洁、更优美、更文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上,每一位泰安人的文明之旅,步履会更加铿锵,精神会更加饱满,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执著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期待下一站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