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以文化城 泰山区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0-11-23 浏览次数:01
最泰安

文化,远看是风景,近看则是生活;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更是一个显著标志。

当你清晨走过邱家店镇北王庄村的乡村书房,翻书声不绝于耳,青龙泉旁笛声悠扬;当你留步在伴随音乐翩翩起舞、色彩绚丽的王林坡村音乐喷泉旁,满怀幸福的村民正妙舞蹁跹,歌声婉转……当你走入每一个泰城人的生活,看到的是文化已根植到群众心中。如今,融入文化、传播文化已经成为泰城人的一种“文化自觉”。

以文化城,城以文兴。今年以来,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上下功夫、用心思、做尝试,引起了泰城群众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参与。通过供给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点燃了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火种,实现了由“群众看”到“群众演”,由政府“送文化”到“群众主动去种文化、传播文化”的巨大转变,形成一种强大的群众文化自觉。舞蹈鼓乐培训、非遗项目巡展、送戏下乡、书画下基层、国庆中秋文艺汇演、社区大舞台文艺演出、舞蹈之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用大家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欢乐送到群众身边,让广大人民群众暖了心窝,润了心田。

坚定文化自信 塑造城市精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切入这一实际,精心打造泰山民族乐团、金秋艺术节、舞蹈之星大赛”、泰山鼓乐节、送戏下乡、书画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城市精神。

11月19日,由泰山区文旅局主办的2020年泰山区广场舞展演选拔赛在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文体广场举行,共有来自7个街道镇的18支参赛队伍进行比赛。

比赛现场,古典舞、民族舞、曳步舞等各种形式的舞蹈轮番上演,掀起了一波波高潮,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一阵阵掌声。“跳得真好,人家这才是老了该有的状态……”舞台上,一位身穿藏族服装“大叔”被一群“大妈”簇拥在队伍中间,显得格外亮眼。这位“大叔”叫米志强,来自徐家楼街道,这次他们这支队伍带来的参赛作品是《拉萨夜雨》。作为整个比赛现场为数不多的男士,“大叔”米志强伴着节奏欢快的音乐,与“大妈们”娴熟地配合,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台下一片夸赞之声。经过激烈的演出比赛,徐家楼新疆舞蹈队的参赛作品《美丽新疆》、华新社区快乐阳光舞蹈队的参赛作品《扇情舞韵》、后燕庄随心舞队的参赛作品《鼓动天地》获得一等奖。徐家楼幸福之队的参赛作品《拉萨夜雨》等5个参赛作品获得二等奖,松园社区泰山红广场舞队的参赛作品《赶上好时候》等10个参赛作品获得三等奖。

一提起群众业余文艺演出的积极分子,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广场舞“大妈”们。在财源街道办事处,却恰恰有一支由“纯爷们”组成的男士舞蹈队。今年62岁的邵帮东是财源街道鸿飞艺术团艺术总监,此刻他正与另外5名“大叔”激情舞动着手中的拐杖,排练着爵士拐杖舞《酷风阵阵》。这支“纯爷们”舞蹈队平均年龄达到60岁,年龄最大的今年78岁。“满怀阳刚气,传递正能量,作品要新颖,积极又向上。要问为什么‘老头不下棋,来跳舞’,这就是答案。”邵帮东爽朗地说。

近年来,泰山区扎实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注重街道、镇、村、社区文化带头人的培养,成立丰富多彩的文艺队伍,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极大地活跃和满足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群众队伍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厚植文化根基 广送精神食粮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根基。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深谙其中道理,紧紧围绕“大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这一中心目标,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全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凸显成效。

82岁的徐德昌,精神矍铄,倒背着手一溜烟地往北王庄乡村书房快步走来。“不能迟到啊,约好了的10点,那老哥仨在书房那里等着我打牌呢。”徐德昌口中的书房,正是北王庄乡村书房,它也是泰山区图书馆邱家店分馆。目前北王庄乡村书房藏书2万余册,已实现与总馆互通互联、通借通还一体化管理,让村民们不出远门就能轻松看书,就近享受精神食粮。书房还设有棋牌室、娱乐室、书画室,正是徐德昌他们打牌下棋,读书看报,娱乐学习的好去处。

在北王庄乡村书房的书画室,来自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的书画小分队正在为村民写“福”字、送对联,为村民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用墨香为百姓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书法家贾峻峰是书画小分队的带头人,他们在刚刚结束了省庄镇岳麓社区的送书画下乡惠民活动后,直接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方王庄村。“我们书画小分队成立于2014年,由成立之初的2个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0多个人。我们当中有教师、公务员、企业家、书画爱好者,人员构成日益丰富。小分队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服务在基层第一线,这些年来我们走遍了泰山区的所有厂矿、企业、学校、村镇,用我们的书画艺术作品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文艺的力量鼓舞着基层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 贾峻峰说。

“为老年人留一份记忆,让年轻人看到老一辈的生活环境,从而保持初心,用心对待生活。”在说起五马社区历史文化展馆建设初衷时,五马社区宣传委员王波说。

提起迎春电影院,想必“老泰城”依然记忆犹新。作为家住老泰城城南附近的“80后”,一定有过在迎春电影院“爬铁门,钻窗户,看电影”的童年。如今,看到保存在五马社区历史文化展馆的一台原迎春电影院电影放映机和一本斑驳泛黄的电影票据,勾起你的不只是回忆, 更是过往记忆深处的情感与乡愁。

岱庙街道五马社区历史文化展厅位于五马社区服务中心院内,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于2017年,展厅面积120平方,各类实物、照片等展品200余件。为了让年轻人留住乡愁,让老人留下念想,“老五马村”村民们自发地把家中遗留下来的传统生活、生产用具集中安置在这里,给它们找到了“新家”。走进展室,陈旧的八仙桌,形式各异的家具、日用器具,曾经很时髦的家用电器,造型奇特的木犁,每一件老物件儿,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沉浸其中,让人恍惚间又回到了火红的年轻岁月,品味着一件件老式生产生活用具,回味起孩提时的记忆。

五马社区历史文化展厅的建设,传承和保护了民俗文化,把社区劳动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人,让子孙后代记住家乡的勤劳精神和淳朴民风。2019年该展厅被评为山东省县级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

截至目前,泰山区建有区级文化馆1家、区级图书馆1家,均获评国家一级馆;民族乐团1家;7个街道镇、188个社区村(除旧村改造外)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

提升家园温度 文化惠泽大众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文化活动搞得再好,为民服务,提升家园温度,才是不变的初心。

每周一到周四的上午九点,在泰山区的每一个街道、乡镇的文化站活动室,通过网络视频都能看到于磊的二胡实时在线教学课程。“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调整的二胡的音色。我演示一下,如果琴码放在蟒皮的正中间,听上去感觉很空;如果把琴码往中偏上0.5厘米,音色就圆润饱满多了”。于磊一遍演示一边说。于磊是泰山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员,此刻正在泰山区文化馆组织开展网上云视讯公益培训。

今年以来,泰山区以数字文化馆改造提升为契机,引进全新教育理念与电子多功能智能授课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开展戏曲、舞蹈、器乐、合唱、鼓乐等各类培训100余期,培训群众文化队伍骨干18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演出人员的表演水平和演出技能,充分展示出泰山区特色文化魅力。

于磊所在的泰山民族乐团,创建于2007年,历经十余年的磨砺,已成长为泰山区活跃城乡,服务群众的优秀骨干演艺团体。今年1月,泰山民族乐团成功举办了“盛世华诞 悦动新年”2020泰安市新春音乐会,成为泰山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乐团创作并演出的音乐快板《扶贫日记》荣获全市百姓宣讲比赛一等奖和全省百姓宣讲比赛三等奖。

在邱家店镇北王庄村的乡村记忆馆,有一座岱宗传拓研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岱宗传拓技艺传承人许修峰,正在这里为村里的孩子们传授传统传拓技艺。在泰山区,像许修峰这样许许多多的非遗传承人,常年扎根服务在文化基层一线,在与身边百姓的传习中,将这项古老的技艺薪火相传。

泰山区不断聚力非遗传承发展,将传统文化贴近服务大众,借助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契机,将非遗等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相结合,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及节庆活动的形式,有效弘扬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该区充分依托“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泰山金秋艺术节”、“泰山石敢当文化节”等主题节日,组织非遗项目进旅游景区、进特色街区、进特色村展示活动,让群众与非遗项目面对面、近距离领略非遗文化魅力。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群众的生活里有诗、有歌、有远方,让群众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角,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无穷魅力。”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说。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梁 摄影 刘水 编辑 黄国梁 审核 晁彤彤】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