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平:非遗文化“四音戏”,唱进百姓心窝里
发布日期:2020-12-24 浏览次数:01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智慧

12月23日上午,媒体寻访团一同走进东平县,探寻东平县的“文旅泰安之最”。

在东平县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宝地上,处处充满了非遗传统文化的气息,记者来到省级非遗四音戏第四代传承人孙庆江老人的家中,孙庆江拿出珍藏的四胡对记者说,四胡是四音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把位大、弓子长、有份量,音色响而亮,穿透力较强,适合领奏或独奏,“最大特点就是音色与演员的声腔非常贴切,有‘拉的比唱的都好听’的说法。”

“四音戏”又名“四弦戏” “四根弦”,是由民间流传的小曲逐渐演变发展而成。“四音戏”第三代传人“大金二银”红遍黄河两岸,当时的“大金”张秀兰唱腔优美,表演精湛,戏迷送外号为“半碗蜜”(听其唱戏,如同喝了半碗蜂蜜)。

“高叫我儿下边跪,戏听为父表家乡……”一曲《宝莲灯》,省级非遗四音戏第四代传承人孙庆江将四音戏特有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年77岁的孙庆江也被业内称为四音戏的“活教材”。

孙庆江成长在四音戏世家,耳濡目染的熏陶,自幼就能演会唱。父母见他是个演戏的好“材料”,便让他拜同行李学爽为师学艺。

“不能师从父母主要是为了‘严师出高徒’,搬腿、下腰、翻跟头……当时一天3遍工,每次2小时,天不亮就要喊嗓,真是苦。”孙庆江告诉记者,经过3年苦练,他7岁就登台演出,9岁开始为观众熟知,因此获得绰号“九岁红”。孙庆江嗓音高亢明亮,扮相英俊,塑造了数十个舞台形象。此外,他还精通各种伴奏乐器,这为他在后来的传承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想把四音戏传承下去, 争取把四音戏发扬光大。”孙庆江恳切地说。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