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加强保护利用推进文物事业繁荣发展
发布日期:2020-07-10 浏览次数:1
本站原创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弘扬以泰山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不可移动文物24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77处、市级144处、县级215处。有博物馆4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9家、非国有博物馆3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藏量170096件,其中,一级文物152件,二级文物536件,三级文物4438件;非国有博物馆藏品165222件。2019年,文物机构门票总收入4.2亿元,参观人数576.9万人次。

一、科学编制规划,实施考古调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城乡发展、旅游开发、民生改善的关系,在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化旅游总体规划中,科学谋划文物保护利用,编制岱庙、大汶口、大运河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规划十余项,健全具有鲜明泰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二是扎实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将文物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测评,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审查、评估和消防安全考评体系。开展文物普查,厘清全市文物资源状况。对23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立档案,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标志碑,落实看护员,夯实文物保护的基础,增强文物事业发展后劲。三是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取得新进展。开展东平湖水下淹没区考古调查,运用多波束、旁侧声呐和磁力仪等多种设备和手段,初步获取东平湖水下三维地形数据和遗迹。开展大汶口遗址阶段性发掘、周明堂遗址及宁阳元代堽城坝遗址考古勘探工作,为编制保护规划提供充分依据。完成岱庙文化广场、红门游人中心、泰安蓄能电站二期项目、京台高速泰山西互通立交等十余项建设工程中的考古调查勘探,为城市建设服务。

二、推进重点工程,强化组织实施,完善文物保护项目体系

一是实施文物保护“百项工程”带动战略。以泰山文物保护提升工程、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齐长城保护工程、东平湖周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泰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乡村记忆”工程为重点,国家、省和市投入文物保护资金3.7亿元,实施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提升文物保护利用能力,使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二是强化文物保护工程监督管理。在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检查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程序,健全工程档案资料,对文物保护资金实行绩效考核和专项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推进石刻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泰安石刻资源是泰山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书法价值。开展石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和数字化保护工程项目,全面采集数据,对石刻资源进行数字化分析与管理,拓展石刻资源利用空间。

三、加强宣传引导,发展文博事业,提升文化体系服务质量

一是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1495万元,对泰安市博物馆、东平博物馆、新泰博物馆、肥城博物馆、冯玉祥纪念馆展览陈列设施设备实施改造,对青铜器等文物进行修复,改善办馆条件,提升馆藏文物质量。策划系列主题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和非遗展演,开展公益“鉴宝”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肥城市陆房战斗纪念馆“陆房突围胜利展”获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秀奖”,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泰山石敢当文化进校园”和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获全省博物馆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肥城桃文化博物馆“一梳百顺”系列产品获文博创意产品奖。二是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发展非国有博物馆33家,包含历史、艺术、乡村民俗、红色文化、企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格局。近年来补助资金988万元,用于40家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营造文物保护浓厚氛围。围绕“三下乡”、“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发放宣传资料,赠送文创纪念品,推动博物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宣传文博知识,提高广大市民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增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辑出版《泰山文献系列丛书》、《泰安文物大典》、《泰安市馆藏文物精品集》,展示文物保护和普查成果。依托“慧游泰山”宣传平台,拓展文物信息资源,宣传泰安泰山。

四、壮大人才队伍,整治法人违法,扎实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一是更大力度发挥人才支撑作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文物博物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破除文博人才发展瓶颈。健全完善文物教育培训机制,依托“文化大课堂”,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以及文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推动领导干部、文物管理人员、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自觉担负起保护文物的神圣职责。二是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开展文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活动考核评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文物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增强文博单位火灾防控能力。开展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实行法人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对出现严重毁损文物事件及发生重大文物违法犯罪案件,予以通报处理。每年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定期检查。对市级以上无看护机构的文保单位,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巡护管理,建立田野文物四级保护网络。三是严格规范文物行政审批。落实“减权放权授权”,压减行政权力事项,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做到程序透明、审批高效、服务便民。

五、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文化,焕发革命文物永久魅力

一是加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对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大协炮楼、磨山峪抗日旧址、山东省委旧址暨暨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部旧址、泰安火车站站房等革命文物编制保护方案,实施修缮保护,改善文物安全环境,还原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二是提高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提升冯玉祥纪念馆、陆房战斗纪念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展览陈列,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重要的节庆活动,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举办有吸引力的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和流动展览,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发挥冯玉祥墓、夏张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泰安抗日烈士公墓、总理奉安纪念碑等革命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建设革命主题遗址公园、红色乡村小镇,用旅游的载体带动更多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打造“新时代山水圣人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围绕“打响山东省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主题,依托徂徕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陆房突围胜利战斗遗址和万里故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挖掘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打造一批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适应市场需求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使革命文物成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