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队伍建设
导游“断层”!新时代下发展求变自身与大环境应“双全”
发布时间:2021-04-07
浏览次数:1
来源:最泰安

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灵魂,在整个旅游接待服务中扮演着联系左右、协调各方“旅行游览活动导演”的角色,是一个城市旅游文化的标志和窗口,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旅游城市的泰安来说,导游员更是发展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游员行业“断层”明显成为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持证、考证人员减少的同时,旅行社出现招人难,泰安也不例外。为探究背后原因,进一步厘清我市导游队伍发展现状,为我市导游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参考,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旅行社、高校、导游员以及监管部门,了解“断层”背后的原因,并采访专家学者,为导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通讯员供图。

社会地位、收入双高,导游行业曾是市民眼中“铁饭碗”

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导游在泰安一度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我199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当时的单位还是事业编制。刚参加工作时,全国各地来泰安的旅游团队应接不暇,从3月份到10月份,一线导游员供不应求,基本没有空闲的时候。而那个时代,旅游秩序相对规范,导游员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导游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职业。”泰安市旅行社协会副会长、山东诚之旅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娟回想起刚从业时说。

“1988年我从泰山饭店调入市外事办公室的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工资99元,那时候在泰安算是比较高的收入。当时一般单位的人都抽9分钱的‘大丰收’之类的,‘国旅’的翻译导游们抽的是4块5的‘石林’烟,周围人都羡慕得不行。”在泰山学院副校长王雷亭主编的《泰山旅游四十年口述史》一书中,泰安市旅行社协会会长、泰山文化国际旅行社总经理付国辉用一盒烟生动描述了当时导游员的“热门”。

通讯员供图。

在泰山学院旅游学院教师马海洋看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游,特别是外语导游,入行门槛高,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收入也很不错,是年轻人非常羡慕和渴望的职业。在2000年到2007年前后,泰安市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人数一直都稳定在千人左右。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由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多数人都能够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旅游活动越来越熟悉,导游身上的“神秘感”也彻底消失了,从“仰视”逐渐变成了“平视”,甚至是“俯视”。关于导游“欺客宰客”的负面新闻,旅游行业的一些所谓的“内幕”慢慢被游客了解,甚至有些游客把导游员称为“导购员”,“这导游好,不带我们去买东西”成为很多游客夸奖导游的常用语,导游职业的口碑、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明显下降,2020年疫情期间更是将导游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我们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游员,旅游业停摆期间,他为了生活开始送起了‘外卖’,这其实让我们挺心疼的,不是说不好,只是感觉导游这个职业抗风险能力太差了。”说到此处,马海洋与记者分享了一名导游员在疫情期间的“生存”现状。

“我们社里年龄最大的导游员已经46岁,年轻人招不起来,我一直担心5年后,我们该如何应对。”采访中,徐娟告诉记者,导游员年龄层偏高的问题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来说,他们也是异常的着急。从业的27年里,徐娟经历了导游最辉煌的时刻,也见证了导游员从别人眼中争相从业的“铁饭碗”到目前的冷淡。“2018年的时候我们前往相关高校招了15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重点接班人才培养,让我们最优秀的几名老导游带着,手把手地教,但是最后一个也没留下,都感觉太累了,脑力、体力都跟不上。”徐娟说。职业导游员的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游员,至少要需要2—3年的时间,很多人在第一年就打了退堂鼓。对此,徐娟也感到非常无奈。

通讯员供图。

实际从业人员不足,全市持证导游员“90后”占比不足20%

记者从东岳导服中心了解到,2019年我市共有持证导游员2351人,受疫情等原因影响,目前仅剩1809人。从年龄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30-40周岁,“90后”占比不足20%。

对于“断层”问题,马海洋从院校的角度也做了分析。他介绍,泰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开设了旅游经济专业,2000年开设了导游服务专业,导游服务专业当年招收24名学生,该专业在2013年彻底停止招生。原因很简单,实际招收的学生每次都达不到学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办学成本太高。在高考实行“平行志愿”之前,马海洋每年都会在新生中做一个小调查,发现学生的“第一志愿”率几乎为零,经过“专业调剂”被录取的占绝大多数,而且这些孩子毕业后的行业流失率也非常高。“2008年之前,泰山学院全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学生(不仅包括旅游类专业)每年平均在300人左右,通过学生社团了解到,近些年来报名人数已经屈指可数,学生社团都不再把发动和服务于导游考试报名当成一项常规工作了,高校的情况从一个侧面明显反映出导游队伍人才供给不足的一部分原因。”马海洋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泰安市导游员“断层”的问题,早在2018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就成立了专门组进行了深度调查分析。资料显示,当时我市真正毕业于导游服务或导游专业的导游员比例较低,只占到整个旅游专业毕业生的10%。全市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呈“橄榄型”,极其优秀的导游员和素质极差的导游员数量都不多,占据我市导游队伍大部分的是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服务意识仍需强化的一般的导游员。在对于旅游专业在校生的一项调查中,某高校参加调研的155名学生,其中愿意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51人,占比32.9%;不愿意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104人,占比67.1%。不愿意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中反映最突出的原因集中在辛苦劳累,工作收入不稳定,工资待遇不好,满足不了当代年轻人对工作的“舒适度”的要求。此外,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导致部分年轻人入职后心理落差加大,入职前认为导游是一项不需要什么技能和知识的职业,只要背过景点讲解词就行,而真正从事导游工作后才发现,与各协作单位的协调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游客的挑剔、旅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极强的应变能力,新闻媒体不断的负面报道使导游员备感遭受歧视,付出的辛苦与所得的报酬不成比例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宁肯选择去酒店做服务员也不愿做导游,这也是造成近几年年轻人不愿从业的主要原因。

通讯员供图。

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业,需内因、外因双用力

近年来,通过举办导游大赛,提高导游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是我市旅游行业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为更好地发挥导游大赛“以赛代训”的作用,从2020年起,市文旅局将精品导游大赛改为“泰安市十大金牌导游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同时在“平安泰山 礼遇泰安”泰安十大伴手礼评选活动、山东省文创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对接暨泰安十大伴手礼推介活动上,也均由金牌导游推介泰安特色伴手礼,旨在增强导游员的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带动和鼓励更多的年轻导游更加积极地投身导游事业。

东岳导服中心主任张莹告诉记者,近两年通过他们多方努力,导游员“断层”情况有了一定改善,我市也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年轻导游员。今年24岁的满颖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荣获泰安市十大金牌导游员、2020年复圣文化杯“泰安精品导游(讲解)员评选大赛冠军。满颖说,她因喜欢文学、诗词而选择了可以拥抱诗和远方的导游职业。从业4年来,满颖身边一同与她考取导游证的同学相继转战其他行业,只有她一直坚持。“我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我非常享受我带团的时光,我用语言让更多人了解到景色背后的故事,看着他们满意的微笑、认可的眼神,我就动力满满。”满颖说。

通讯员供图。

对于下一步导游行业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在马海洋和张莹看来,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当前导游身上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特定时期社会矛盾的折射和反映。导游问题的根本解决,除了加强行业管理之外,还有待于旅游行业和导游市场自身逐步走向成熟,有待于导游市场规则的逐步确立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下导游员自身转型是应对变化的首选。社会、政府也应给予导游员更多的理解与帮助,建立完善的导游职业社会保障体系和配套机制,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保障、前景、动力,探索完善导游奖励制度、建立合理透明的薪酬制度,增强导游职业吸引力,让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到这个行业中,让导游行业时刻保持活力。在政府、社会、行业、企业、院校以及导游员自身共同的努力下,助力导游队伍建设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马海洋表示。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编辑 程蓉 审核 晁彤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