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山耸入云,养育英雄徂徕人。一方热土种丹心,生长不屈民族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按照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部署,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创演的山东梆子原创大型现代戏《徂徕儿女》,一经演出便收获众多好评。一支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青创团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让这部处女作叫好又叫座呢?近日,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手指翘起的角度都反复练习过近百次
徂徕山镌刻着山东抗日的红色历史记忆,是泰安的骄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光辉时刻,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邀请著名编剧赵宝利,先后赴徂徕山、房村等抗战实地进行采风,收集了大量翔实的创作素材,多次论证研讨,九易其稿,历时半年,最终以徂徕山抗日起义为历史背景创作了《徂徕儿女》剧本。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组织青年主创人才,经艰苦排练完成了《徂徕儿女》的舞台艺术呈现。
“茫茫大山红旗扬,徂徕山来了共产党”,自《徂徕儿女》对外演出以来,台上演员们细腻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加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赢得台下阵阵鼓掌和喝彩。
剧中,虎妮儿与大山两位主角的扮演者分别是今年31岁的全国梆子青年领军人物李静与42岁的国家二级演员、山东青年戏曲名家孙海龙,二人都曾获得中国戏剧红梅大赛“金奖”。李静说,虽然她有着多年的舞台表演积累,但参演像《徂徕儿女》这样大型的现代戏还是第一次,为了塑造好角色,她读了很多关于党史的书籍,了解历史,细心揣摩女主角虎妮儿的人物心理,每一句台词,每个动作甚至每个眼神都反复练习过多次。“自从接了虎妞儿这个任务,家里人都觉得我着魔了,无时无刻都在哼唱词,接孩子的路上、饭后、睡前、早起遛弯等等”,李静说,她生活中的性格是比较安静的,而虎妮儿的人物性格定位是“泼辣勇敢、爱憎分明的山妹子”,在整个人物的塑造上,人物内心戏的变化表演和唱腔的强弱控制是最大难点,但也是最出效果的亮点,一句唱腔、一个眼神、一个转身甚至连手指翘起的角度她都反复练习过近百次。
在谈到整场戏的最难点时,大山的扮演者孙海龙告诉记者,现代戏与山东梆子传统戏曲表演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既要保证传统唱腔,又要将唱词处理到位,同时人物的精气神也是这场戏的一大亮点,为了练好自己的气力、体力,从艺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登山练“气”的习惯。“我在里面有一个‘摔僵尸’的动作,我从1993年毕业进入剧院以来,还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做这个动作,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导演王震说,他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能在建党百年之际主导《徂徕儿女》为党庆生,他感到非常骄傲,“‘艺无止境’,我将在岗位上用自己的特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二度主创团队中最小的一位,“90后”姚路路在戏中扮演的是虎妮儿的爹。佝偻的身躯、颤抖的双手、雪白的头发、响亮的嗓音,舞台上的姚路路将一个山村半百老人和穷苦老百姓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头发、皱纹等都可以靠化妆解决,但是动作、眼神是骗不了人的,为了更贴近形象,我就站在大街上观察来往的老人如何走路、说话。同时在唱腔上,注重对老年人的感觉去演唱。”姚路路说,他生在戏曲世家,家里老老小小从事戏曲的有七八口人,他非常高兴自己可以参演《徂徕儿女》这部戏,对于他的人生成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导演、作曲、舞美、灯光大胆创新,精益求精
《徂徕儿女》导演的王震与苏粟都是有着多年舞台表演经验的优秀戏曲演员,但作为“导演”,对于他们二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王震说,他在2015年、2017年曾两次前往北京学习戏曲导演知识,但真刀真枪地干还是第一次。特别是献礼建党百年这样的重头戏,让他无形中就有了很多压力。王震说,他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研究剧本到深夜,最晚的一次他凌晨4点才在家人催促下睡下,当天上午,他还带领团队前往乡镇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作为整场戏的导演,我必须将整个剧本的创作背景、历史、人物性格等都摸得一清二楚,每个演员的每句唱词、动作、眼神以及灯光、舞美等整体呈现效果都要在脑海中一清二楚。”王震说,有了此前的几次演出,自己感觉整场戏还可以更加地完美,他正在不断地改进中。
好的戏曲需要好的环境来衬托。整场演出中,观众能看到的是演员们的出色表现,看不到的是作曲、舞美、灯光等工作人员的台下付出。唱腔20段、合唱5段、背景音乐10余段等等,说起整个曲目中涉及的音乐,今年42岁的王旭如数家珍。从接到剧本到最终拿出近50个作曲初稿,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第一次排练到最终演出,为了更符合人物内心和戏曲整体格调,中间他又大大小小调整改动过十余次。
在舞美设计上,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更多的视觉效果,身为舞美设计师的张宪春经过反复研究,从国画中找到了灵感。山、水、云、木等各元素用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让现场更有气势。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也大胆地回归了最原始的“布景”,通过麻布袋、毡布、纱布等特有纹理和透光性制作成了山、云、树叶等道具。在灯光设计上,有着多年灯光师工作经验的路华刚选择了从冷到暖的色调转变,让观众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更有层次和质感。
大力培养青创团队让戏曲传承走得更好更远
“结合专家的意见,我们要在表演技巧和戏曲唱腔的精雕细琢上下功夫”,记者见到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宋福斌时,他正带领《徂徕儿女》二度主创团队对正在济南展演的活动进行复盘总结。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演出后的总结会,在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是固有的事。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地寻找在舞台上的问题,不断寻根摸底地改进提升创演质量才对得起每一名观众,对得起自己的职责。“戏曲的生命在于传承,而一场舞台表演的生命在于观众的认同,新时代下,戏曲表演必须紧跟时代,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入新时代的‘音符’才可以让我们的戏曲走得更好更远。”宋福斌说。在主创团队的选择上,本次他们大胆起用了“青年主创人才”,有目的地为戏曲传承、艺术创演培养中坚和新生力量。
剧目创演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两大法宝。据悉,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从事山东梆子研究传承近70年的国有戏曲专业团体,创演的优秀剧目连续九届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连续四届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并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和历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汇演中荣获多项奖励。为更好传承发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山东梆子,努力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在创作优秀剧目的同时,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一直以来也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研究院长期实施“以戏带练、以赛促练、重点培养、获奖加分”的人才培养措施,人才培养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好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山东梆子艺术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编辑 乔雨晴 审核 晁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