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元宵、庆冬奥”,2月13日,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泰安市2022年“迎元宵、庆冬奥”民俗剪纸体验活动在泰安市美术馆圆满举办。当非遗剪纸遇见冬奥顶流“冰墩墩”“雪容融”,展示出传统文化在当代迸发的强大活力,此次公教体验活动有20余组家庭参与,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赵英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在当代的艺术魅力,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的期待与祝福。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带给人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唐代诗歌《采胜》中就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早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春蝶、春钱等,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木之下,相观以取乐。”
活动现场,赵英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中国剪纸的历史。剪纸技艺出现于西汉时代,远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刻图案于金箔、皮革、绢帛、树叶上;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考古中发现了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剪纸残片,精美绝伦;到了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成熟给剪纸的发展带来便利,开始在很多方面用到剪纸;宋代更是独创了将剪纸艺术与制瓷工艺巧妙结合的装饰,创造了“剪纸贴花”的独特技法;明、清是剪纸的鼎盛时期,被广泛用于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
随后,赵英老师现场为大家演示泰山剪纸的技艺,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不需要描红画稿,细碎的纸屑随着剪刀从容穿插进退,从指间簌簌掉落,赵老师一边剪纸,一边为大家讲述泰山剪纸的传承故事和形式特点,并在互动提问中引发少年儿童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片刻,一张寓意美好、洋溢着节日喜庆的《五福临门》跃然眼前。秉承泰山剪纸的传统,赵英老师一直坚持剪纸而非刻纸,尤其擅长使用剪刀,风格简单质朴、夸张变形,技法多喜欢用锯齿装扮。她的剪纸作品多采用打毛技法,一幅复杂的作品要剪成千上万刀,创作过程中要非常注重观察人物、动物的各种特征。
为了让大家感受泰山剪纸的魅力,泰安市美术馆邀请赵英老师融合泰山剪纸的特点设计了“冰墩墩”、“雪容融”的剪纸形象,现场小观众们拿到剪纸描红画稿后,赵英老师现场讲解制作方法,她提醒大家剪纸要遵循“由小到大、由里到外、由繁至简”的原则进行剪裁,前来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志愿者和家长的帮助下认真地动起手来。当非遗剪纸遇上冬奥吉祥物,一把剪刀、一张薄纸,随着纸屑的掉落,亲手剪制的“冰墩墩”、“雪容融”呈现眼前,孩子们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
中国乡土的生活里蕴藏着浩瀚的民间艺术宝藏,每一项民间美术,都是一个有意味的符号,记载着本民族鲜明的生活气息与独有的想象力。泰安市美术馆为弘扬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特点策划推出系列传统文化展览与公教活动,化教育于无形,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旨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美术馆作为传统手工艺重要的互动平台,在非遗传承人与市民之间搭建起一座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市民体验剪纸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的力量,让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