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泰安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我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安排部署,全力推进“泰山+”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深入实施“文旅+”业态创新融合,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两创”,强化市场主体招引培育,全力打造文旅特色名片产业。泰安市获“2022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一、坚持高位推动。一是高规格举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2022年9月26日至27日,由岱岳区作为承办地,召开了全市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坚持问题导向,着手破题谋划,拉开了推动泰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序幕。2023年6月19日—21日,在泰山区召开2023泰安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二次创业、再创辉煌”号角,提出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十六字方针,推动“大力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泰山旅游向全域旅游、城市流量向发展增量、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四个转变,做好“泰山和全域、硬件和软件、文旅各要素、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发展与安全”五个统筹,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促进泰安文旅再现新辉煌,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奠定坚实基础,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编制泰安市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及五年行动计划,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明确规划实现路径、实施步骤、重点工程等主要内容,引领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三是高水平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双主任的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和泰山文化传承发展推进委员会;制定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同志的批示肯定,被树为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工作的标杆。实施泰山博物院等十大标志性项目。深度挖掘阐释泰山文化新时代价值内涵,推出《泰山编年通史》《天下泰山》等研究成果。
二、全力提振文旅市场。新冠疫情爆发后,以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景区、购物、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文旅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文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六保”工作任务,帮助文旅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战胜疫情,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整合推出“泰安文旅六保贷”金融支持文旅企业系列产品,将全市20余家金融机构34款金融产品汇编成册。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对“泰安文旅六保贷”金融支持文旅企业系列产品进行了提升完善,将全市29家金融机构55款产品汇编成册,制作成“二维码”网络版,面向全市文旅企业宣传推广,力争达到行业全覆盖,全力帮助文旅企业提振信心、渡过难关。2023年以来,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复苏回暖的十条措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文件,围绕产业质量提升、文旅市场开拓、文旅市场消费3大领域,推出“真金白银”奖补政策,全方位调动各方推动文旅发展积极性,全力撬动文旅市场复苏,泰山景区接待游客屡创新高。推出景区类、酒店类、旅行社类等6大类25项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等上级政策,强化助企纾困力度。历年文旅惠民消费季消费券拉动比例约为1:5。
三、推进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坚持项目带动。实施全市重点文旅项目攻坚行动,确定18个重点文旅项目,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挂帅包保,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为市直包保部门,项目所在的县市区、功能区相关负责同志为县级包保责任人,构建起“市领导-市直部门-县市区(功能区)-项目建设单位”四级联动高效项目推进体系,明确任务目标和形象进度,整合资源强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实。二是加快“串珠成链”。依托泰山这个最大IP,做好“泰山+”“串珠成链”文章,按照“总体策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原则,通过互联网手段、利益链接机制等综合措施,逐步整合优质文旅要素,端午节推出了“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设计10条线路先行先试,1个月时间售出套票3466张,据初步测算,通过套票售出,泰山景区带动18家热点景区实现游客引流11969人次,新增4200个住宿接待人天数。三是优化提升文旅环境。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旅游环境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泰山景区、交通出行、公共秩序、市场秩序、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休闲农业等7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每个方面都由一名分工市领导牵头挂帅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全市旅游发展环境。四是培育壮大文旅企业。全面摸排全市2263家规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筛选28家准规上企业,坚持“专班+服务组”机制盯靠梯次培育。今年以来,我市精品旅游规上企业增加89家、达到472家,文化创意规上企业增加14家、达到86家。一季度,文旅产业增速8.5%,较去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占比提高幅度0.6个百分点,较去年提高1.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5月份,全市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192.4%,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五是丰富产品供给。我市成功举办2023年“中国旅游日”山东分会场活动。围绕中国旅游日主题,推出29项文旅活动和42项惠民措施,丰富产品供给,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旅消费需求。文旅融合创新峰会现场,精心打造“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主题文化旅游展示区,泰安市泰山茶、泰山黄精、泰山煎饼、泰山啤酒、李氏石壶制作、刘氏木雕、遇石记泰山玉雕刻等30家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非遗企业踊跃参展,催生文化旅游全新动能。六是跨界融合发展。发展实施“文旅+”,形成“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4个。岱岳区入选全省十大文旅康养强县;泰山九女峰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培育打造泰山秀城·老街、梦泰山夜肆文旅街等消费集聚区。培育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个。3月26日,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泰安市荣获2项省级荣誉称号,其中,岱岳区入选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东平县成功创建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七是构建文旅融合新空间。泰山区先后在A级景区、游客中心、街区、泰山书房等场所打造了十一所涵盖书房、水吧、文创产品和旅游咨询的新型综合旅游驿站,改进传统旅游咨询方式,促使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性发展出“书房+旅游”模式,促进文旅融合。与景区景点规划和旅游服务站点建设相结合,建设“书房+茶吧”、“书房+休闲屋”等景点服务书房,推动了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构建文化旅游融合新空间。
四、财政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始终把文旅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对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投入3亿元,支持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拨付资金300万元,助力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开展,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刺激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积极推进省文旅康养强县建设,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岱岳区省十大文旅康养强县创建工作,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为岱岳区文旅康养强县建设争取1000万元上级资金支持。2023年,市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泰安市文旅融合产业规划及实施咨询服务;加大财政支持,配合做好《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的实施,促进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做优文旅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