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野既潴,东原厎平,灿烂的东平文化从《尚书 禹贡》起就有记载。截至目前,东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馆藏文物10万余件,县博物馆特推出“文言物语”专栏,带您一起对话古今东平。
文物小档案
名称:铁锄
年代: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尺寸:长20.5cm、宽13cm、厚0.7cm,重525克
质地:铁制
馆藏:东平县博物馆
东平县博物馆有一件汉代铁锄,1974年出土于东平县城内汉墓,整体呈长方六角形,长20.5cm、宽13cm、厚0.7cm,重525克,右上部铸有“大河五”三字阳文,上部和左右两肩平均分成三段凹弧形,沿边缘内侧有凸棱线,榫槽方形有郭,上有垂云纹,平刃,做工精美。
这一东平汉代铁锄,特别其上的“大河五”铭文,为研究东平国的前身——大河郡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实证。
大河郡的沿革
《汉书·地理志》是研究汉代行政区划的主要依据,为班固编撰,主体部分以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为时间点,记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下》“东平国”条载:东平国,故梁国,景帝中元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兗州。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有铁官。县七……
《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载:及闻孝王死,窦太后泣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令食汤沐邑。奏之太后,太后乃悦。
上述史料说明,大河郡的前身是济东国,济东国是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由梁国析置。是年,窦太后宠爱的少子梁孝王刘武去世后,窦太后哀伤不食,景帝与长公主合计,将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窦太后才变得高兴。
所分五国为梁孝王太子买为梁共王、次子明为济川王、彭离为济东王、定为山阳王、不识为济阴王。
刘彭离受封济东国之后,在位29年,骄悍不法、劣迹斑斑。日暮时,常与其奴及亡命少年数十人外出行劫,杀人越货,无恶不为,被杀者百余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
元鼎元年(前116年),汉武帝将刘彭离废为庶人,贬至上庸,国土被汉收缴,设为大河郡,直属于中央。朝廷在大河郡设立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两汉官印汇考》著录有“大河太守章”和“大河都尉章”封泥,这里的“大河”就是指大河郡。
甘露二年(前52年),汉宣帝立皇子刘宇为东平王,大河郡改为东平国,直至西晋。
大河郡仅存在6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大河郡的范围
史料记载,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东平县无盐村附近),领无盐、任城(今济宁)、东平陆(今汶上县境)、须昌、富城(治今肥城新城镇南)、亢父(今济宁市南)、章(今东平县鄣城)、樊(今兖州西南)7县。期间行政区域时有变动,是当时较为重要的区域。
作为东平国的前身——大河郡,史册记载之外,在东平铁器上有“大河”铭文,汉简上亦有记载。
1913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塔县肩水金关地区,先后出土大批汉简。居延汉简和金关汉简,其内容大多是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
居延汉简上写有“大河郡”字样的,如:
①田卒:大河郡东平陆北利里 公士张福 年□□【11.18】
②田卒:大河郡平富西里 公士昭遂 年卅九 庸举里严德 年卅九【303.13】
③田卒:大河郡任城□昌里 公士庄延 年□□□□ 年廿四【497.21】
④田卒:大河郡瑕丘襄成里王胜 年卅八【498.11】
⑤大河郡瑕丘多禾里阳振【499.3】
⑥田卒:大河郡东平陆常昌里公士吴虏年三十四【509.1】
⑦受:大河郡田卒卅九人【514.38】
见于金关汉简的有一个,上书:大河郡东平陆仓东里□□□(削衣)【73EJT2:100】
汉简中的田卒是汉代屯田戍边的士兵,亦兵亦农;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低一级,仍须服役,地位略高于无爵之人。在汉简中,田卒主要来自淮阳郡、汝南郡、大河郡、魏郡、济阳郡、东郡、河南郡等,基本上来自于函谷关以东的关东地区。
前引写有“大河郡”的8枚汉简中,有东平陆3枚、瑕丘2枚、任城1枚、平富1枚、未载县名者1枚、瑕丘2枚。
可见,当时大河郡辖县应为无盐、任城、东平陆、富城、章、亢父、樊和瑕丘、平富。按《汉书·地理志》,东平国辖下并无平富县,在汉简目前所见亦仅此一例,因此“平富”或误写,或曾在短期内由某县改名,尚未可知。西汉瑕丘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西南设置樊县,曾属东平国,东汉改属任城国。
出土汉简载大河郡有瑕丘、平富等县,《汉书·地理志》东平国无此二县。考古学家陈直在《汉书新证》中说明:“木简为武、昭之际物,(东平国)至宣帝甘露二年复封国时,其疆域与淮阳同例减小。”
根据汉简可知,大河郡作为东平国的前身,所辖区域大于东平国,且人烟稠密,超过60.8万人,不少壮丁征发到边疆。
大河郡的铁器
铁器关系到国计民生、军备国防,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西汉初期,诸侯王及富商可私自冶铁,《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郡国置盐铁官”,垄断全国盐铁业,禁止私营。
山东历史上一直是冶铁业发达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在全国设铁官40余处,其中,今山东地区达12处之多,分别是齐郡临淄、济南郡历城、山阳郡、东平国等。
据记载,汉代产铁多的郡设铁官多人和作坊多处,实行统一编号、系统管理,各地铁官所制的铁器,有时有铭文作为标志。例如,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所制的有“河一”“河三”字样,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所制的有“阳一”“阳二”字样,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所制的有“东二”“东三”字样。“河”“阳”“东”等是郡名的简称,“一”“二”“三”等则是各郡铁官所属作坊的编号。由此看出,此铁锄上铸铭“大河五”,其“大河”是指铸造铁器的郡国之一即大河郡,“五”是指第五个铁官作坊,铸造于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52年之间。从铁锄上作坊编号可以看出,当时冶铁业比较发达。
无独有偶,2001年第2期《中原文物》上李京华刊发《朝鲜平壤出土“大河五”铁斧》一文,从摹本看,为西汉特点。二者应为同一时代、同一产地,反映了大河郡有外销铁器产品,以质量高卓远销东北直至朝鲜境内。
东平县境内先后出土汉代铁斧、铁叉、铁刀、铁剑、铁犁、铁釜、铁锄等,器物较多,特别是“大河五”带铭铁锄,对于研究汉代行政区域、铁官设置、冶炼技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发现冶铁遗址。
来源:东平县博物馆 陈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