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泰安非遗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4-12-24
浏览次数:1
来源:泰安日报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是优质黄豆、泰山泉水、手工石磨的完美结晶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豆腐宴传承人吴士国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豆腐宴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洞天福地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三美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转福肠
泰山豆腐宴——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厨烹成席上珍。”闻名已久的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凡来泰山能有幸品尝到三美豆腐的,都会为这道泰山名吃留下美好的回味。如今经过泰安大红船酒店总经理吴士国及创业团队的挖掘整理,将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的泰山豆腐宴搬上了大众餐桌,不仅丰富了泰山美食文化,而且成为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枝奇葩。

泰山豆腐离不开泰山岩体裂隙流出的泉水,水质具有低矿化度、低钠、多硅、多稀有元素的特点,被古人誉为“泰山神水”,极易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凝固,因而赋予了泰山豆腐优越的特质。口感细腻绵滑,营养丰富,清鲜柔嫩,色白如雪,鲜嫩如乳,浆细质纯,食之若鱼脑,民间作坊一市斤黄豆能做八斤豆腐,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被称为“神豆腐”。“昔日百姓豆花香,今日帝王豆腐宴。”乾隆年间修订的《泰安县志》曾作这样的记述:“凌晨街街梆子响,晚间户户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

豆腐宴不是简单的“吃豆腐”。豆腐宴历经千年,先后72个皇帝在此品尝,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在吴士国及创业团队的继承和创造下不断完善与发展,以“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制作工艺上做到蒸、炸、煎、炒、扒、烩、汤样样俱全、精益求精;菜品品相上做到荤菜素食,素菜荤味,以素为主荤素兼备,达到吃鱼不见鱼,吃鸡不见鸡,只享其味不见其物的境界。因泰山豆腐色白如玉、嫩而不散、营养丰富,生食若鱼脑;入锅煮食似羊肉;以油烹之,胜山珍;以盐腌之,胜海味,堪称天下美食一绝。

泰山豆腐宴菜品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与美食、菜品与文化的搭配。冷菜为四美碟、四配碟,摆放位讲究两两相对,选料讲究当地特色土特产品及豆腐,以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及世代相传的豆腐文化;热菜为十二道主菜以代表或祭祀或封禅泰山的十二位古帝王(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比如吉祥纳福、福气滚滚、泰山三美汤等菜肴既是帝王御膳的代表又是体现豆腐菜肴工艺的特色菜。吉祥纳福便是在继承百年历史名菜“布袋鸡”的制作工艺基础上融入素食文化演变而来;福气滚滚来源于传统鲁菜“干炸豆腐丸”,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此菜,感到味美可口,鲜香无比,大为赞赏并取雅名“龙眼金球”。可见泰山豆腐宴是皇家御膳文化与当地传统饮食完美融合的最好见证。

泰山豆腐宴融帝王封禅文化和传统饮食文化于一体,携东岳泰山秀丽风景与厚重人文之灵气,正在以古老而又年轻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逐渐成为泰山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 马怀忠 摄 毕凤玲 文

通讯员 孙岩 张捷 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