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文广新〔2014〕200号
泰安市舞台艺术规划
(2015——2016)
泰安市文艺创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文化厅大力扶持下,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群星奖等多项殊荣,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保持泰安市舞台艺术创作的良好发展势头,加强全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具有泰安、泰山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促进舞台艺术持续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幸福泰安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战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全面提升舞台艺术的引领能力和竞争能力,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全过程,使之成为贯穿艺术创作各项工作始终如一的价值准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开掘“中国梦”精神内涵,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牢固树立文艺创作源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观念,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
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泰安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统一。
坚持艺术创作的高起点和高标准。瞄准全国一流水准,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为目标,努力创作承载中国梦想、反映中国精神、具有泰安、泰山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攀登国家舞台艺术高峰。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以观众需求为目标,努力开拓演出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推动艺术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艺术创作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在展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充分利用新的艺术手法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艺术作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建立新的艺术创作生产运转模式和有效机制,为艺术创作生产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主要任务与指标
(一)2015—2016年泰安市舞台艺术创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发掘泰安、泰山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中国梦”精神内涵,突出艺术特色,重点抓好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和重要现实意义题材作品的创作,抓好反映“中国梦”题材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艺术创作,重视小型戏剧创作,做好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注重提炼升华文艺作品的人文思想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力求在2015—2016年期间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彰显泰安、泰山特色、具有艺术魅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推出在全省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人才,带动全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各门类艺术创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争取在国家、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文华奖、群星奖、第十届山东艺术节评选、第十一节中国艺术节评选等全国、全省艺术赛事评比中创造佳绩,推动我市舞台艺术创作全面繁荣发展。
(二)主要指标
1、巩固提高十艺节精品剧目创作成果
市直专业艺术院团对十艺节获奖剧目和重点剧目,要积极组织展演、巡演,在演出中广泛听取观众意见,进一步打磨提高、精益求精。
目标任务是:争取推出1—2台艺术质量上乘、常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
2、推出4台高质量创作剧目
(1)市直专业艺术院团各创作3台山东梆子剧目作品。
(2)各县市区属文化单位也要精心打造、创作出发挥艺术优势、具有地方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3)鼓励有条件、有创作能力的县市区文化单位,特别是有单一剧种或濒危剧种的县市区进行新剧目创作;鼓励基层文化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小型戏剧作品,活跃城乡演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4)鼓励民营剧团和其他各种不同体制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积极参与舞台艺术创作。打造1台精品剧目,入选重点创作剧目在经费补贴和奖励方面与文化部门所属专业院团享受同等待遇。
(三)发挥优势,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戏剧创作在我市各舞台艺术门类中比重大、影响力强的优势,把戏剧创作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注重发挥各戏剧品种创作优势,打造代表泰安艺术水平的戏剧作品。
音乐、舞蹈创作要在十艺节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泰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资源,融入新的时代精神,丰富艺术表现力,精心打造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的歌剧、舞剧和音乐剧作品。
杂技创作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突出特色,在节目的“高、精、尖、美”方面大胆创新,争创全国一流水平;曲艺、皮影要发挥其“短、平、快”的创作优势和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品格,着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注重曲种的传承与创新,精心创作一批雅俗共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
各县市区在组织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立足现实,发挥各自优势,又要着眼未来,扬长补短,推动新型艺术门类的创作,力求各艺术门类布局合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三、2015—2016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指标要求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和泰安、泰山特色文化。抓好“中国梦”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发挥各艺术门类优势,通过作品征集、组织创作、约请创作等多种形式,引导、激励艺术工作者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抓好小型戏剧作品创作,以精巧的题材选择、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式,快捷迅速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简单地说就是“3310”工程,即新创编3部戏,加工提升3部戏,挖掘整理改编10部传统戏剧。
1、抓好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或大型歌舞剧《徂徕星火》的编创工作。该剧以山东省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徂徕山起义为背景,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讴歌齐鲁儿女不屈不挠的壮志豪情。2014年筹备剧目相关历史、人文资料和创作素材,2015年6月完成剧本创作,2015年10月完成剧本研讨会与修改,2015年11月初排,2016年6月完成排演,力争参加“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评选、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和京剧扶持工程”申报评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剧目评选。
2、抓好山东梆子现代戏《泰山人》的创编工作。该剧取材于泰山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志愿军战士阿牛勇敢担当,为战友的家庭无怨无悔地贡献了一生的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代精神。2014年12月完成剧本创作,2015年5月完成剧本研讨会和修改,2015年6月初排,2015年8月完成排练,力争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和京剧扶持工程”申报评选、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评选、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剧目评选。
3、抓好山东梆子新编历史剧《官箴碑》的创编工作,该剧 以清代中叶,泰安县令颜伯安上任为契机,以一段杀人灭口的连环案为线索,诠释官箴碑真谛,揭露封建官场昏暗,讴歌清明吏治。目前该剧剧本已二度修改完成,2015年1月初排,2015年6月完成排演工作,筹备参加“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评选、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评选、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剧目评选。
4、结合“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5年度初选剧目复评工作,做好山东梆子现代小戏《招魂儿》的重点加工提高,该剧描写了大云帮助前夫戒赌的艰辛与痛苦,最终使前夫戒赌,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讴歌了人间大爱和美好人性,揭示了日子该怎么过、人该怎么活这一人生主题。在省厅和专家指导下精磨细雕,打造成百姓喜爱的小戏,2015年5月完成排演参加复评。
5、做好山东梆子《两狼山上》、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的加工修改提高工作。山东梆子《两狼山上》2016年9完成加工修改,准备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2015年1月完成剧本修改,2015年6月完成排演。筹备参加“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评选、山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评选。
6、组织市直专业文艺院团每年挖掘整理山东梆子传统保留剧目1-2台,各县市区每年挖掘整理单一剧种或濒危剧种剧目1-2台。参加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评选。
7、组织好新剧目的创作、论证和排练工作。落实创作人员,争取按时保质完成剧本创作。聘请省内外专家,组织好剧本研讨论证;做好新编剧目的二度创作。部分进展顺利的剧目先行立上舞台进入演出阶段,并不断打磨提升。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推出一批优秀作品。
四、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要强化、提高艺术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处理好把握正确导向与尊重艺术规律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关系,切实做好艺术创作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推动艺术创作的组织机构。实行舞台艺术创作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创作任务,加大对舞台艺术创作的督促检查,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和院团负责人任职、嘉奖、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科学制定艺术创作规划
遵循艺术规律,依据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市直艺术院团要按照泰安市舞台艺术创作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创作规划和年度创作计划,以规划促创作。处理好艺术作品质和量的关系、新创作与加工提高的关系、精品创作与普遍繁荣的关系,做到立足长远、统揽全面,使全市舞台艺术创作持续、稳步发展。
(三)构建艺术创作支持体系
制定有利于推动舞台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完善精品创作、选拔评审、展演推广、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形成具有持续活力的艺术创作支持体系。建立舞台艺术激励机制,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出台扶持和奖励政策,对我市推荐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赛事和评奖活动的优秀剧目进行资金扶持;对在国家、国际重要艺术赛事中获奖的剧目和艺术人才给予奖励。利用高端艺术奖励平台,加快推动泰安市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
(四)创新艺术创作生产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创作生产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艺术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开放的创作体系。将作品的艺术质量、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制作人、表演团体的利益直接挂钩,激发我市剧目创作活力。
二是用开放的思路推动创作,建立起开放的创作体系。探索剧目股份制等新的艺术生产运作模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份进入艺术创作生产领域,推进艺术生产的社会化运作,将艺术创作、演出、发展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三是面向全省、全国整合艺术资源。建立创作项目库,发布年度创作选题,实行项目制、委托、签约等方式,吸引全国知名艺术家、创作者参与我市艺术创作。
四是通过高质量的选题立项,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推动泰安市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艺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现有在职艺术人才骨干作用,通过艺术资源合理配置,调动艺术人才积极性,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建立艺术竞争机制,激发演职员创作热情,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定期举办、参加各艺术专业培训班,选送优秀艺术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提高艺术人才综合素质;制定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引进优秀艺术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省内高等院校和艺术职业学校的作用,加强后备艺术人才培养。
泰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4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