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迎审,我们成功了!”
喜讯传来,泰安上下群情激奋。一次次调度大会、一个个攻坚方案,一顿顿风餐露宿、一张张黝黑面庞,一天天坚守、一夜夜无眠,所有的艰辛付出,突然在这一刻,收获了最淋漓尽致的喜悦和幸福。
自去年4月20日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再到去年10月23日泰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动员会议召开,半年时间,泰安城市环境卫生一直在蜕变,犹如破茧而出的蚕蛹,经历过一番阵痛之后,自豪地展示着她的美丽:占道经营不见了,露天烧烤进“园”了,河道干净通畅了,绿地增加了,公厕变多了,市场规范了,公交便利了,垃圾死角没有了,旱厕全部改造了,病媒生物防控达标了,社区环境提升了……伴随着创城迎审,一个个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沐浴着春日的暖阳,徜徉于泰安城区的大街小巷,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舒适宜人。
“创建全国文明城、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不是为了‘牌子’,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通过创城迎审,提升城市品位和百姓幸福指数,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安全有序的人居环境,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这是市委、市政府发出的有力声音,从动员会之初一直贯穿创城迎审始终,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带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闻颦鼓而奋进,听号角而前行。踏着“创城迎审”的脚步,全市人民携手同行,共赴幸福城市之约。6个月的时间,泰城各级共投入资金18.24亿元,查摆整改问题71649项、下达《督办通知书》72期,清运各类垃圾360多万吨,修补硬化路面1500多万平方米,疏通治理河道沟渠14条380余公里,拆除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360多万平方米,粉刷墙面900多万平方米,设置规范便民服务摊点13处,规范露天烧烤摊453处,整治改造城区农贸市场21个,开展病媒生物消杀230次、安装灭鼠毒饵站6万余个,设置健康教育栏1万余处,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60余场,印发各类标准和宣传材料6万余份,整理档案资料2万余卷,编发创城迎审工作简报90期。
迎审成功,这是整座城市的荣耀。回顾创城迎审的日日夜夜,每位生活其中的市民,既是迎审的参与者,又是迎审的见证者,群众满意才是对创城迎审的最高嘉奖。在最近的测评中,群众对城区环境卫生的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5.8%,对创建全国文明城、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4.4%。这样高的群众满意度,说明了老百姓对这项工作的认可、满意和拥护。
心之所向,力之所趋。历经创城迎审洗礼,泰安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用奉献和担当营造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泰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创城迎审中正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早在1995年,我市就成功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为泰安增添了一张光彩夺目的城市名片。面对保持了20年的荣誉,迎审成为了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而经过20年的发展,泰安的城市建设虽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城市环境面貌却不尽人意。占道经营突出、乱搭乱建严重、垃圾随处可见、河道污水横流、市场秩序混乱、露天烧烤泛滥……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泰安旅游城市的形象。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创卫不易,守卫更难。2015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并实行了大而积的淘汰制。这使全市迎审工作难度和压力更大,迎接复审成为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场硬仗。
人心齐,泰山移。要改变日积月累形成的“顽疾”绝非易事,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建设一座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城市。于是,从领导到群众、从机关到基层、从区街到社区,一场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战的创城迎审战役打响了!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希信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桂萍等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迎审工作领导小组。去年4月20日,高规格地召开了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李洪峰等市领导全部到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动员讲话,并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4月29日,又召开了全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推进会,市各大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省属以上驻泰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泰山区、岱岳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10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有关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洪峰、王云鹏亲自出席并作了部署安排,会议印发了《泰安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全市动员会、推进会之后,各部门、各单位、泰山区、岱岳区、有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紧接着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层层动员,安排落实,形成了强大的创城迎审声势。市里抽调了104名机关干部、270名武警和消防干警,分13个工作组,携带26台摄像机、60多部照相机,利用1周时间,对13个责任区网格,无遗漏地将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整改提升的事项,全部拍摄成纪实片,并在推进会上播放,自我亮丑,自我揭短,敢于直面问题和不足。
市委、市政府各大班子领导同志、市直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泰山区和岱岳区各大班子负责同志、城区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的负责同志集中进行了观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决心背水一战、彻底整治、不留死角。泰山区、岱岳区及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的创城迎审工作负总责。同时,细化实施方案,落实目标管理。市长王云鹏还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及各责任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市政府到两区政府,从区政府到各街道办事处,从街道到社区,从社区到属地管理的部门、单位等,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自上而下迅速建立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组织指挥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市委、市政府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的同时,还抽调人员组成四个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宣传发动等工作。同时,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排查梳理薄弱环节,建立问题台账,采取挂账销号的办法进行集中整改。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包保工作网格的督导机制,将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划分为10个网格,分别由10位市领导同志督导调度。制定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考核办法》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了13个督导小组,市环境整治指挥部设立了36个专项联合整治组,市直机关工委成立了7个市直以上单位督导组,负责各项工作的督导整治。同时,建立通报和曝光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单并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一周一通报,先后发放督办通知书69份,督导专报15期,督导通报8期,各项督导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创城迎审期间,各级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检查调度,协调安排,现场指挥,忙得不可开交。市委书记李洪峰亲自过问创城迎审工作,多次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并现场检查督导。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检查,亲自主持调度会、工作会、现场会,亲临现场指导创城迎审工作。市委副书记李希信靠上抓创城迎审工作,部署调度,检查督导,跑遍了泰城的大街小巷,指挥在一线,奔波在一线。各位市领导分别盯上靠上,研究工作,协调各方,坐镇指挥,检查督导,一派繁忙。
为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市各大新闻媒体全力以赴,高度重视,对创城迎审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大容量的宣传报道,《泰安日报》《泰山晚报》、中华泰山网、泰安电视台、泰安广播电台等,分别开设了专栏或专题,集中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宣传创城迎审的意义,宣传进展情况,宣传好的典型,并对脏乱差、整治进度缓慢、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曝光,努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泰城大街小巷、街道社区、居民小区等,到处都是创城迎审的宣传标语,宣传阵势铺天盖地。市爱卫会发出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市总工会、市妇联分别面向全市职工和家庭发放了倡议书,并组织了系列活动。团市委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城、青春同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市教育局以“牵手·共创城市未来”为主题,组织“红领巾·绿丝带”创城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创城迎审之中。一时间,创城迎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家喻户晓,踊跃参与。据统计,仅活跃在大街小巷和各治理区域的志愿者服务队就有1万余人。
创城迎审、建设整洁文明城市,切合了市民的愿望和期盼,激活了城市的每一根神经,机关干部、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昼夜运转,成为创城迎审的工作常态。
整治城市环境,建设卫生城市,任务艰巨,投入巨大。市区部门、单位、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村街等,既舍得出力,也舍得出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据统计,仅市区两级就投入资金达18.24亿元,为创城迎审提供了保障。
创城迎审,发动之广、力度之大、投入之巨、整治之效,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