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240H/2019-000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服务保障
【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惠民服务升级版
发布日期:2019-12-20 16:36 浏览次数:

2019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做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各项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保护稳步推进,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市实现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文体广场全覆盖,全年开展镇级(文化馆、站)以上文化活动总计15.67万场次。 

一、突出抓好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建设

1、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提升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在日常工作及各类文化活动中,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订单”服务方式,提供有效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打造具有泰安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年初组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自查整改和监督检查,各县市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个别文化站存在未与政府办公场所分开这一问题,现已将文化站场地与政府办公场所分离,单独辟出路径供群众出入文化站,并制作了相关导引指示牌悬挂于明显位置,以方便群众更好地参与文化活动。个别乡镇文化站面积不够问题,现正在重新选址打造标准化文化站,原文化站仍在使用。全市所有文化站均不存在违反保障法,闲置、出租、挪作他用的情况。有免费开放经费,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每个文化站均按文化部要求的文化体育活动用房、书刊阅览用房、教育培训用房、网络信息服务用房、管理和辅助用房进行建设,并配齐了内部设备。各文化站均制定了基本服务项目和免费开放时间,并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且各文化站能经常性地开展活动。7月份在全市开展了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自查工作,印发了《关于对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开展自查工作的通知》(泰文旅发〔2019〕70号),通知下发后,全市各级先后召开工作会议,成立工作组,开展了“拉网式”大检查。自查工作中,全市各级敢于直面问题,做到发现问题不遮掩,遇到问题不回避,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工作中做到了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找出了制约效能发挥的症结所在,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限期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8月28日至8月31日,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全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效能发挥拉网式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受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沃尔德管理咨询(山东)有限公司派出考察组来我市进行考评,通过现场抽签确定样本点,第三方机构对我市4个乡镇文化站(泰前街道、省庄镇、楼德镇、刘杜镇),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严格考评。最终,我市以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评。9月17日,经与省厅对接,了解到我市村级文化服务机构效能发挥情况列全省第三位,镇级文化服务机构效能发挥情况列全省第四位。

2、举办了全市基层文化人才示范培训班。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基层文化人才能力和水平,为公共文化服务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4月16-19日与市委组织部在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基层文化人才(新乡才)示范培训班。培训班85名学员是从全市90个乡镇严格挑选的优秀文化骨干,培训分为课堂教学、典型交流和移动课堂三种方式相结合。授课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旅游振兴思考、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如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如何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新乡才如何在农村振兴中发挥好作用五个方面,聘请省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市外观摩了淄博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市内观摩了岱岳区粥店街道高铁社区、新泰市新汶街道大洛沟村、孙村、宁阳县东疏镇耿庄村、东平县东平街道卜楼村、肥城市高新区穆庄村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及新乡才参与村级治理的情况。岱岳区高铁社区、肥城市新城街道古店村等五个村、社区书记在课堂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二、打造泰安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软实力作用

1、广泛开展精彩纷呈的冬春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2019年“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和冬春文化惠民季两项活动,共策划开展了文艺演出、音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典传统戏剧展演、春节祈福活动、民间社火表演、花灯会等10多个类别,63项360个文化活动。全市共有近5万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参加活动,受益群众达到450多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各行各业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2、继续打造“中国梦·泰山情”泰安文化活动品牌。为弘扬以泰山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打造“中国梦·泰山情”泰安文化活动品牌,2019年共征集策划到不同类别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的136项文化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完成121项活动、26900多场次活动,其中依托各级文化馆、站开展活动12030场次,全市共有9.3万名文化志愿者直接参与其中,服务人群达350多万人次。通过品牌引领带动,大力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消费品位,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3、牵头组织文化惠民消费季主题活动,提升泰安文化品牌影响力。牵头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系列主题活动,牢牢把握“惠民”要求,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打造了首届“泰山鼓乐节”、“百姓天地大舞台”、“挑山工文艺汇演”等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形成了文化自我服务新常态,提升了文化活动品质,拉动了文化消费水平。截止到11月底,全市各级共举办各类主题活动873项,35100多场次,服务人群达480多万人次。

4、继续开展“以文为媒·文化走亲”文化交流活动。年初召开会议,将“以文为媒·文化走亲”文化交流活动的获奖文本下发给与会人员,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3月份,2019年度活动陆续开展,全年的活动呈现出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多样等特点。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共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7265场次,惠及民众达230余万人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6271场次,市级文化场馆合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385场次,其中市文化馆29场次、图书馆7场次、美术馆16场次、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48场次。“以文为媒·文化走亲”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市各层面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城乡间、地市间的文化互动与交流。

5、深入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组织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先后策划了“送书下乡、送演出下乡、送培训下乡、送展下乡、送书画下乡”五个类别的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农村集会等时间节点开展活动。截止11月底,市县两级共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7446场次。市级场馆共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342场次,其中市图书馆20场次,市文化馆118场次,市美术馆56场次,受惠群众78万人次。

三、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泰安市共有实名注册的文化志愿者82781人,注册的民非文化志愿者团队3735个,未在平台注册正常开展活动的文化志愿者团队961个。2019年,开展以文化志愿者为骨干的文化惠民活动7.2万场次。认真组织开展2019年度“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活动运行长效机制、嘉许激励机制,完善了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逐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志愿服务网格体系。立足基层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策划设计操作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以项目化运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广泛宣传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和个人,展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成果,扩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通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结合工作实际,按项目类别策划实施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共策划上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志愿服务”两个类别共计11个项目。9月底,文化部下发通知,我市上报的《“文化濡心春风行”行动》项目入选“春雨工程”。

四、善于在工作中突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硕果累累、亮点频出

1、2月1日,省厅下发了《关于公示“讲好山东非遗故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演讲比赛获奖名单的公告》我市的参赛选手赵华君分获演讲比赛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2、7月3日,省厅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区域)展演获奖名单的通知》,我市的申报的歌伴舞《水浒天风》获二等奖,山东梆子《卖婆婆》、舞蹈《桃乡美》、小品《保姆》获三等奖。

3、7月26日,省厅下发了《关于公布2018-2019年度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品牌项目和优秀庄户剧团名单的通知》,我市申报的《“文化暖冬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传统文化进乡村》、《山东梆子“精准扶贫”惠民演出》、《“击鼓传花”冬春文艺演出交流活动》、《“乡村振兴 文化助力”文化赶大集活动》五项活动,泰山岳绣源艺术团、宁阳县木偶曲艺剧团分别被表彰,我市获奖数居全省前列。

4、9月9日,省厅下发了《关于公布“放歌新时代礼赞新中国”—山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展演入围团队的通知》,我市的知音合唱团顺利入围。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全文下载]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