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1日从山东省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以来,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以提高全市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抓手,聚焦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艺轻骑兵 惠民走基层”“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服务”等多项惠民演出活动。当地坚持不懈巩固提升惠民成果,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奋力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迈上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效能的关键,在于地方的充分保障。据悉,今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惠民演出工作在资金投入、活动形式、演出规模、演出场次等多方面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市级层面共投入惠民演出资金300万元,安排演出830余场,县级层面截至目前,共安排资金700万余元,演出场次达6818场,每村平均演出1.9场,总覆盖率100%。
2021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调动一流的演出团队,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发挥一流的监管职能”三个一流的工作标准,国有专业院团与民间业余演出团队齐头并进、双轮驱动进乡村,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同时惠民演出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面向全市具有演出许可证和法人登记证的民间专业剧团公开招标确定送戏下乡演出单位。全面加强监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招标流程中扎实做好动态监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开演出资金及团队安排分配情况,确保公告公示内容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保障演出团队演出水平和剧目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加强考核督导,以人民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高惠民演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招标结束后采取县(市、区)、功能区走访调研、演出团队座谈等方式,统筹做好演出筹备工作。其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员采取四不两直的形式对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等多地多次展开暗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家,真真切切了解了群众对演出的需求。如有些地区对戏曲尤其是整台大戏的需求较为强烈,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其安排了以戏曲演出为主的演出团队进行演出服务;而有些地区对演出时间要求更为严格,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灵活调整了演出时间,尽量避开了炎热、雨水等恶劣天气,避开了农忙、工作等特殊时间。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对相关惠民演出进行“常态化”督导。依托“慧游泰山”数据平台,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建设“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的每场惠民演出都将按照平台要求,对活动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进行实时上传,确保演出正常开展。演出团队需利用相关软件实地签到,确保演出地点与事先安排的演出地点一致。
同时建立送戏下乡微信工作群,实时分享现场演出效果。各演出团队管理人员通过在群里实时汇报工作动态,上传演出图片、演出视频等相关演出材料,随时定位、实时管控、共同监督,确保演出的真实性、实时性。各演出团队演出完成后需填写演出回执单,回执单须体现出演出地点、时间、内容、时长等信息,至少有3名村民观众签字并留联系方式以便随时电话抽查,同时回执单要加盖当地村委会及文化站公章。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常态化督导、突击式调研、严实化评估,对影响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影响惠民演出质量成色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惠民演出工作落到实处,活跃和繁荣了农村文艺舞台,拉近了文化和农民之间的距离,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