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关于强化产业规划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20号)
发布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1
来源:本站原创

许兴华、王同启、郑修凯、李宗武、刘焕坤、王长信、朱宁鹏、柳燕丽、张如亮、宁方力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强化产业规划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对泰安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文化旅游是泰安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始终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进行精心培育,作为泰安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颗重要棋子来布局,将文化旅游列入市委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深化改革要点,特别是新一届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一)坚持高位推动,逐步完善文化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在全省创新设立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分工副市长任副主任,32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委员,作为市委统筹文化旅游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同时,推行“5+2”工作机制(即5个产业小组加2个指挥部),专门成立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工副市长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推动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重要任务、重大事项的具体落实。“综合产业综合抓”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文化旅游工作力度和发展热度前所未有。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泰安市旅游营销优惠奖励办法(试行)》,充分调动全行业开展市场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的九条措施》,着力发展夜间特色街区、旅游演艺、餐饮购物、美化亮化活动,满足夜间消费需求。出台《关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的通知》,制定了涵盖财政、金融、社保、税收、夜间经济等相关领域的10条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创新推出了“泰安文旅六保贷”产品,涵盖全市21家金融机构的41款产品。在文旅市场消费下降40%的情况下,文化旅游业贷款余额132亿元,同比增长31.5%,金融支持文旅行业稳企业保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二)突出规划引领,拓宽文化旅游发展空间。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确定了泰安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明确了构筑“国泰民安象征、绿色生态高地、国际旅游胜地、山水宜居典范”的发展思路,着力把泰安打造成为“山水宜居世界遗产城市”和“国泰民安中华精神家园”。市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严格依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定位,成为指导我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规划图。编制完成《泰安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编制完成《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旅游产业专项规划》市政府印发组织实施;启动《泰安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专设“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部分,进一步推动了多规融合;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与规划编制专家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旅游”的思路,优化全市旅游发展布局,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深入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推动旅游空间布局由局部发展、一山支撑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二是调整留足旅游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立足长远发展,对泰山景区、旅游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辖范围进行调整整合,规划实施“南北两大景区”“东西两大组团”,拉开了城市发展大框架,拓展了旅游发展新空间。北部,泰山景区由192平方公里拓展到452平方公里,建设以“泰山慢谷”为主题的大景区,不断生成新的增长点。南部,将徂徕山林场、徂徕镇、天宝镇、化马湾乡及北集坡街道所辖23个行政村划归徂汶景区管委会,景区面积达到471平方公里,景区内徂徕山、大汶河山水呼应,主要建设以“健身休闲、文旅康养”为主题的大景区,形成新的增长极。西部,旅游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融合发展,南北贯通形成51.2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东部,依托济泰高速、博阳路和即将修建的济枣高铁,打造30平方公里的科技生态旅游产业功能组团。

(三)强化项目带动,不断健全文化旅游供给体系。围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没有大项目就没有泰安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持扭住“牛鼻子”,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总抓手,持之以恒地策划招商一批、建设推进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构建项目压茬推进、长短结合的梯次结构,打造项目“招得到、落得下、推得快”的“闭环工作链”,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开创新局面。2020年,共推进79个“三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79.32亿元。一是策划招商一批。立足产业优势策划24个招商项目,先后赴北京、江苏等地实施精准招商,取得显著成效。水发集团、北京燕园、景域集团(驴妈妈旅游)等一批客商先后来我市考察。总投资150亿元的泰山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的泰山山高·金谷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泰安秀都项目,先后落地开工,成为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建设推进一批。全年调度推进建设类项目35个,完成投资56.02亿元。泰山西湖、泰安老街、爱琴海购物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其中,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泰安老街,去年5月28日营业后,日接待游客4万余人。伴随着泰安爱琴海购物公园9月28日正式开放,10月1日至8日,泰安老街与爱琴海购物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形成了特色突出、业态丰富、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旅游经济新载体。占地10.5平方公里,总投资44亿元的泰山西湖于去年5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日接待游客3万人次,成为泰安新的网红打卡地。三是巩固提升一批。全年调度推进巩固提升类项目21个,完成投资12.29亿元。三里屯文商旅综合体、泰山云集等一批特色街区招商成效愈加明显;泰山天颐湖、惠美“泰山百合园”、良心谷、茶溪谷等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泮河两岸“1+7+8”酒店群、泰山美墅度假酒店等完成改造提升,全部投入运营;复圣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五埠伙大门项目成功申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通过4A级景区专家景观质量评审环节。

(四)聚焦跨界融合,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聚力培育文旅新业态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情况,加强同卫健、工信、体育、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力度,积极推动泰安文旅新业态工作的开展,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一是成功举办泰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暨旅游新业态培训班。邀请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领导及山东大学等省内高校知名教授进行了专题授课。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得到省厅领导、参会企业老总的高度评价。二是积极争创文旅产业品牌。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入选省第三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泰山温泉城入选省首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泰山国际马拉松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比赛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泰安青青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太阳部落入选省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五)统筹协调发展,助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实施乡村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在片区开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和实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探索“以大项目带动转化、特色旅游小镇(村)改造提升带动转化、乡村旅游片区发展带动转化”等统筹城乡模式,不断延伸“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民加快转变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如,与鲁商集团合作,打造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泰山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辐射19个行政村,建设集乡村民俗体验、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乡村研学、度假民宿、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了春天里峪、氧心八楼、花田北张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铂思民宿、麓垚氧心谷、鲁商朴宿·“故乡的云”精品山居民宿集群。在泰山脚下的花筑、麓垚山居等“泰山人家”民宿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十大品牌。里峪村、南堂子村、五埠村、东西门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旅胜地”的目标要求,全力推动泰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