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智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打造泰山文化发展新高地、泰安文旅融合升级版”奋斗目标,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由大项目建设向项目建设和提质增效并重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由注重景区建设向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转变,通过资源整合开发、要素体系完善、服务品质提升、智慧平台建设和宣传营销推广等工作,推动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以文化特色为核心塑造文旅品牌新形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推动全市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作为我市的核心旅游形象和品牌,通过发挥泰山“金子”招牌的龙头引领作用,全面整合市域旅游供给产业链条,逐渐将泰山品牌向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延伸,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全域旅游品牌体系,构建了“一核、一轴、两带、九区”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游客满意度。
1、整合景区串联的竞争力。跳出“门票经济”、着眼“动力变革”、落脚“连片发展”,进一步发挥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消费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制定行走大运河、祈福泰山泰安游等24条个性定制路线并进行发布。以泰山景区面向“省会经济圈”发行游览泰山优惠年卡为契机,在各景区现有旅游年卡的基础上,本着“让利与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景区进一步扩大年卡覆盖范围,丰富办卡方式,最大限度增加客源输入,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为各景区“报团取暖”和下一步复苏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市已有包括泰山景区、太阳部落景区、新甫山景区等在内的13家景区推出游览年卡或终身卡政策,且多数办卡价格低于100元/人,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客源招徕力和吸引力。指导泰山景区等6家国有景区实施景区门票降价政策,从门票价格优惠上寻求突破点,引导文旅市场经济复苏。同时,我们紧抓建设沿大汶河-东平湖风光带的重大机遇,积极整合沿线的岱岳区、东平县以及徂汶景区内相关景区等资源,形成以交通为纽带,以精品景区为亮点,以配套设施为支撑,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产品,实现由“点上开花”向“串珠成链”转变,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2、提升景区进入的便捷性。组织泰城公交企业开展公交线网优化调整专题调研,并结合运行实际和城区居民出行习惯,优化调整线路走向。至2021年底,泰城公交企业共运营公交线路150条,公交线路网总长度为1844公里。为有效串联城区的景区景点,市公交公司积极加强与泰山景区管委等景区景点的沟通合作,通过开通旅游巴士和7条旅游公交专线等方式,实现了火车站至桃花源索道,高铁站至天外村天地广场、生态停车场、红门、宝泰隆旅游度假区,红门至太阳部落,红门至天鹅湖景区的公交串联。泰城公交逐步形成了以普通公交线路运营网络为基础,以旅游公交专线为补充的多样化的公交服务体系,泰城市民及来泰游客公交出行将更加便利、快捷。2022年4月份,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网约车治理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了全市网约车合规化专项整治工作。工作专班先后进驻滴滴出行、万顺叫车等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开展网约车合规化运营和安全生产检查。5月17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2022年4月份全省网约车合规化情况通报,我市网约车双合规完成订单率(车辆、驾驶员双合规)环比上升2.5%,位居全省第4位。
3、提高短途旅游的带动性。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游客的假期旅游模式也在悄然改变,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成为了很多游客的假期出行首选。我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乡村民俗、主题公园、生态休闲和工业科普等多个类型,同时还具备了民宿、房车露营等多种服务业态,借助城市中心的商圈、购物步行街等消费场所,基本满足短途游客2小时行程半径的出行、休闲和购物消费等需求。我们围绕旅游消费休闲化、本地化的趋势,从供给侧改革和释放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本地和周边市场客源。一方面,充分发挥“慧游泰山”平台功能,将全市及周边城市99家景区景点、170家本地特色美食、151家酒店及民宿、91家旅行社信息以及7路景点直播信息等纳入平台,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实现了一部手机游泰安。另一方面,采取财政直补消费者、商家优惠折扣和社会支持等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和旅游惠民季活动。2021年,我市第5届惠民消费季组织了八大主题活动,326项子活动,共计发放消费券195万元,活动涵盖了文化旅游、图书报刊、影视音像、数字文化、文创衍生、文化娱乐等多个产品门类和服务范围,有效满足了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通过精心组织高频化、日常化和线上线下的旅游宣传和消费活动,有效平抑了我市旅游市场的淡、旺季波动,构建起了更加合理和更加具有活力的文游经济发展体系。
4、扩大文旅宣传的影响力。加强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交流,打响“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文旅品牌。在CCTV-1/新闻频道投放播出10秒泰安旅游品牌形象广告。利用“慧游泰山”小程序、公众号发布最新文旅动态、资讯信息,提升文化旅游传播效率。平台实时更新泰安文旅相关软文550篇,阅读量累计17.5万余次。最新资讯板块已发布583篇泰安最新旅游资讯信息。泰安视界板块已发布55组泰安风景摄影作品共计500余幅。实现了旅游资讯、宣传的广覆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举办第3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分会场活动,销售图书4.5万余册,销售额130余万元。举办第三十五届泰山国际登山节,集中签约项目59个。举办2020山东省会经济圈文旅协作暨第四届中国(泰山)全域旅游采购商云端峰会。举办“国庆吃面 国泰民安”新民俗倡议活动,央视《新闻联播》对活动进行报道。承办“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
二、以多维发展为方向搭建文旅融合大舞台
1、发挥产业优势,建设文旅大项目。在资源整合、项目引进方面。针对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市文旅集团借助数字赋能、科技赋能,重塑数字泰山文化IP,打造“泰山出品”、“元泰山”、“朝山归”文旅品牌。“泰山出品”将泰安市域范围内优质的产业、企业、产品、资源“串珠成链,普惠万+”。“元泰山”打造泰山元宇宙虚拟平行世界、数字化运营平台“泰山汇”等数字文旅项目,实现城市文旅产业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再造一座“数字泰山”。打造“朝山归”文旅综合体、滨水夜经济、文化艺术长廊、城市综合展厅、高端休闲度假区等项目解决泰山一日游、一次游的问题,实现游客消费的二次转化。在现有项目建设推进方面。全市83个“三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55.97亿元。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已有6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人天书店工程、物流产业园区、数码印刷基地等项目取得亮眼形象进度,小镇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荣誉称号、设立为全国首家图书类版权交易中心。引进陕旅集团投资27亿元打造的泰山秀城试营业,铁道游击战剧场、泰安府美食街、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对外开放。
2、发挥融合优势,培育旅游新业态。积极应对产业发展新情况、新要求,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与工农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方面,建设了泰山九女峰旅游度假区、新泰良心谷、新泰百合园、泰山茶溪谷等一批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岱岳区道朗镇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岱岳区道朗镇东西门村、里峪村、肥城市五埠村被命名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区泰前街道、岱岳区道朗镇、东平县旧县乡列入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名单。“故乡的云”“八楼氧心谷”2家民宿获评为省首批五星级旅游民宿。研学旅游方面,组织开展高中生、大学生登泰山活动,策划推出“中华泰山成人礼”、对话泰山“挑山工”、国学之道研学之旅等一批有文化内涵、参与性、趣味性的研学产品。中华泰山成人礼被团中央列为“中华成人仪式主题活动”内容,成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活动。康养旅游方面,碧霞湖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徂汶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泰山温泉城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方面,做大做强泰山国际登山比赛、泰山马拉松、环泰山T60徒步走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泰山国际马拉松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比赛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工业旅游方面,泰山啤酒工业园、金彩山酒业、蒙牛泰安乳业、鲁普耐特集团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夜间旅游方面,“泰山秀城·老街”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梦泰山夜肆文旅街”“泰山云集文化商业街”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泰山大剧院引进保利剧院管理品牌入驻,《铁道游击战》演艺项目成功上演。
三、以游客需求为根本打造文旅经济助推器
1、加快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泰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贯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品牌化、精细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市上下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部署示范区建设工作,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研究通过了行动计划,抽调专人成立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继续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确定了2022年重点推进的泰山博物院、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等十大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区建设,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形成有机统一,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为开创我市文化、旅游和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示范引领路径和强大精神力量。
2、有效提升文化和旅游商品供给能力。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标,不断创新研发机制,我市文化和旅游商品开发取得新突破,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一是创新开展泰安十大伴手礼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评出泰安“十大伴手礼”及提名奖各十件(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泰安日报网络直播平台访问量达到26.5万多人次。学习强国、中国旅游报、大众网等十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平台和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和转载。二是推进“山东手造·礼遇泰安”工程。调查摸清泰安手造产品现状,及时召开部署会议,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印发《泰安市“山东手造·礼遇泰安”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调动各县市区功能区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势提升我市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水平。推动旅游商品进驻红门游客中心,对接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探讨旅游商品进驻易捷超市工作。三是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带动商品产业发展。泰安市泰山民俗博物馆、豆腐文化博物馆以酒店为依托实现特色发展,展示场所设在酒店院内,既满足了参观需要,又带动了餐饮发展;肥城桃文化博物馆、山东金彩山鲁酒文化博物馆作为企业的对外展示窗口,通过展示、销售相关文化和旅游商品,起到了反哺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泰安市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收藏有各类生产生活用具、民间艺术品、文书资料,充分展示当地乡村文化风貌,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3、组织开展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为进一步提高全市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全市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市开展了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暗访复核、整改提升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的工作,共对11家景区进行了处理,其中取消等级9家,降低等级2家。此次攻坚行动以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为重点,以暗访检查和复核验收为手段,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市范围内的A级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改和提升,佩戴工牌上岗、游客服务“首问负责制”、标识系统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等能立即整改的做到了立行立改,部分景区游客中心、厕所、停车场新建、改建等长期工作也在积极规划推进中,呈现出良好势头,为下一步全市旅游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系统完善城市智慧文旅服务体系。为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水平,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3月,我市启动建设了“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完善,形成了“文旅大数据中心,智慧管理、服务、营销平台,加多个场景应用”的“1+3+N”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平台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和手机官网四个应用上线 30 个功能模块,提供门票、美食、智慧停车、酒店民宿、景区导览、自助游推荐、一键救援、最新资讯、找厕所、非遗、博物馆等各类文旅行业及相关服务功能,全面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全过程,满足游客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建立统一的目的地游客入口,游客能全面、实时掌握泰安旅游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民宿、美食、特产、便民服务等各类旅游信息,向游客提供泰安全域旅游电子导览图,打通全市智慧停车场系统,覆盖游客全程服务场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有效解决了游客出行前景区选择、行程制定、时间安排、便捷游玩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旅游服务效率和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