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泰安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泰安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泰安市文旅系统围绕“打造泰山文化发展新高地、泰安文旅融合升级版”奋斗目标,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编制文旅发展规划,明确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全域化、一体化、特色化、精品化要求,按照主城引领、区县联动、全域发展的战略,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加强区域协作,构建“一核、一轴、两带、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一核”是山城一体文化旅游核,强化世界双遗产泰山核心作用,突出山城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一轴”是“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核心区段),挖掘传承弘扬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建设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两带”是环泰山文化旅游带和大汶河文化旅游带。“九区”是大汶口、泰山西湖、徂汶片区、东部新城、泰山九女峰、东平湖、世上桃源、新甫山、复圣文化等九个集聚片区。
二、实施项目攻坚战略,加快旅游软硬件配套建设。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聚力策划招商攻坚、聚力开工建设攻坚、聚力重点项目提升完善等措施,有序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年文化旅游小镇、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泰山碧霞湖文化、泰山冰雪文体中心、泰山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项目分别在洽谈招商、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布局策划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其中,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一期、泰山冰雪文体中心一期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全市文旅资源要素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三、弘扬传承泰山文化,加快泰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景区保护、改造和提升。2020年起,改造提升岱庙广场、红门游客中心、虎山公园,实施荷花荡、大众泉、玉泉环境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东岳山居文旅综合体”项目。2022年,桃花峪游览路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通车,实施泰山大峡谷项目推出泰山游览全新产品,开发建设东御道游览路,推进岱顶游客中心提升改造等工程,启动泰山博物院建设项目。对文化底蕴厚重、保存现状良好、过往游客量大、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13处名泉进行了维修、保护、提升,推出了“品茗赏泉”服务,打造茗泉、赏泉、戏泉、听泉等情景体验式旅游线路。二是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立足于泰山文化,泰山景区设计研发出六大系列,共计100余种文创产品。2022年初,泰山景区开发的四款“泰山系列数字藏品”正式上线发售。泰山景区与张家界武陵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岱庙天贶殿东环廊打造为岱庙文创旗舰店,构建文创产品研发与营销平台。与山东烟草联合举行“泰山品牌”推广活动,推出泰山纪念币香烟、泰山玉香烟礼盒、泰山黄精茶香烟等文创礼盒。与青岛啤酒就建设景区“啤酒吧”“啤酒博物馆”、推出联名IP产品,丰富景区特色旅游产品。三是打造“泰山+研学”文旅产业。依托“中华泰山成人礼”主题活动,泰山景区成立了泰山研学研究院,设立了不同主题的9个研学课程。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部署,景区面向全市高中学生推出了免费进山、免费乘车、免费乘索道的登山体验活动,现已接待参与研学体验学生1万余名。
四、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培育文化旅游新的增长点。一是发展康养旅游。碧霞湖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徂汶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泰山温泉城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今年,岱岳区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强县。二是发展乡村游。建设了泰山九女峰旅游度假区、新泰良心谷、新泰百合园、泰山茶溪谷等一批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培育了“故乡的云”“八楼氧心谷”等精品民宿,优化提升五埠、刘台、马埠、圣井峪等项目的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从乡村旅游到产业集群、从体验经济到创意经济、从薄弱山村、零散小村到凤凰涅槃、集群振兴的发展蝶变。道朗镇荣获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称号,全国共有100个乡镇入选,全省仅3个乡镇上榜;岱岳区被评为首批山东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地区,全省共6处。岱岳区道朗镇东西门村、肥城市五埠村、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被命名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前街道、道朗镇、旧县乡列入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名单。三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与现代旅游相融合。开展泰安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泰山皮影戏、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40项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展演;岱岳区在九女峰组织开展八楼市集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非遗项目泰山泥塑与泰山皮影相应成趣;肥城持续打造五埠“非遗工坊”项目,先后引进12项非遗项目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打造非遗主题餐厅,将非遗元素融入餐厅设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打造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标杆;东平县举办“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开展具有地域特色浓厚的非遗节目集中展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融入现代旅游,市民游客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真正实现保护价值。
五、依托全媒体宣传优势,提升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深化主流媒体合作,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发布《脉动泰山》《锦绣中国 壮美泰山》《看今日中国 日出东方》等纪录片,山东卫视重点宣传项目《大哉泰山》开拍,开展央视《直播黄河泰山篇》《坐着高铁看中国 泰安篇》等直播、录播,完成《泰山“挑山工”》《挑山者》《我的青春在哪里》《走近泰山挑山工》等电影拍摄,电影《挑山》杀青。脸书、推特等境外媒体刊发泰山云海、日出、日晕等奇观美景和《100种生活之泰山挑山工》等文化现象,阅读量过亿次。整合利用今日头条、海报新闻、齐鲁壹点、最泰安等市级以上媒体,借助政府网站、文旅泰安公众号,形成融合传播的融媒体矩阵,不断增强旅游宣传力度。去年累计发布有关泰安文旅的新闻报道已超过6000多条次。
六、发挥泰山龙头作用,提升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一是依托泰安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依托泰山金字招牌,围绕欢乐休闲、乡村体验、研学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民俗体验等主题,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在各大旅行社推出二日游、三日游线路;发挥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消费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制定行走大运河、祈福泰山泰安游等24条个性定制路线并进行发布。紧抓建设沿大汶河-东平湖风光带的重大机遇,积极整合沿线的岱岳区、东平县以及徂汶景区内相关景区等资源,形成以交通为纽带,以精品景区为亮点,以配套设施为支撑,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产品,实现由“点上开花”向“串珠成链”转变。二是景区抱团取暖,提高游客招徕能力。指导泰山景区等6家国有景区实施景区门票降价政策,从门票价格优惠上寻求突破点,引导文旅市场经济复苏。同时,以泰山景区面向“省会经济圈”发行游览泰山优惠年卡为契机,在各景区现有旅游年卡的基础上,本着“让利与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景区进一步扩大年卡覆盖范围,丰富办卡方式,最大限度增加客源输入,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为各景区“报团取暖”和下一步复苏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市已有包括泰山景区、太阳部落景区、新甫山景区等在内的13家景区推出游览年卡或终身卡政策,且多数办卡价格低于100元/人,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客源招徕力和吸引力。三是引入年轻人喜欢的项目,打造“新文化”文旅城。泰山大剧院引进保利剧院管理品牌入驻,《铁道游击战》演艺项目成功上演,大型实景情景剧《武松斗杀西门庆》已于五一前投入演出,着力拉长文化旅游服务链条,激发消费潜力。泰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了108集民俗文化系列动画片《趣话泰山》,通过动画的形式介绍美丽泰山以及泰安人美好心灵,讲述泰山民俗故事,展现非遗传承和美食文化,打造泰山文化旅游新名片。
七、夯实夜经济集聚载体,发展夜间旅游经济。一是积极创建夜间消费集聚区。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省文旅厅启动了首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评定工作。我市“泰山秀城·老街”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山东省6个),“梦泰山夜肆文旅街”“泰山云集文化商业街”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共29个)。“吾悦广场•欢喜街”“虎山记忆片区”“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正在全力争创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二是打造特色夜景,开发夜游产品。太阳部落、天颐湖景区、天乐城、九女峰乡村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开放夜间游览,开发具有夜间特色的观光产品,通过夜景打造、旅游演艺、特色活动、商街夜市等多种形式,丰富夜间游览内容,提升夜游体验。三是推出民宿+夜间消费,提升休闲住宿环境。着力打造“全国数得着、全省叫得响的旅游民宿集聚区”。对环山路以北岱道庵社区、三合社区、白马石村、上峪村、水牛埠村、黄山头村集聚区内的民宿建设,打破泰山区与泰山景区的区划限制,争取泰山景区在行政审批、基建管辖等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建良好的区域管理运行机制。岱岳区道朗镇打造了东西门村故乡的月主题景观、八楼村氧心谷千般语酒吧、乐惠香韵彩墅主题区等特色夜间体验项目,扩大旅游增收,丰富游客夜生活,全面点亮夜经济。
八、为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水平,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功能,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惠民消费季等新型文旅服务场景。2019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建设了“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经过三年时间的运行和完善,形成了“文旅大数据中心,智慧管理、服务、营销平台,加多个场景应用”的“1+3+N”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对助力全市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方便游客、助力企业、强化监测”。平台先后与微信、支付宝、携程等头部互联网公司达成深度合作,依托其流量资源优势,构建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慧游泰山”文旅服务矩阵,实现文旅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