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泰安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泰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红色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等17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760余件(套)。其中,全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6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6件,全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处。已登记备案革命类博物馆5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3处,其中省级11处、市级32处。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泰安市岱岳烈士陵园、陆房烈士陵园、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磨山峪旧址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一)加强资源挖掘与保护。一是开展资源普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梳理与研究。在市委党史研究院革命遗址、红色足迹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革命文物全面调查,整理形成全市革命文物名录清单。出台《泰安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将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和保护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关于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档案馆发布红色档案资料征集公告,在全市范围集中征集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模式,联合泰安日报社,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栏目《泰安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在多个媒体平台上推送。二是实施保护修缮。建立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库,分期分批实施保护。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对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等10余处革命文物进行修缮,保护了革命文物本体、改善了文物环境。开展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投资773万元,完成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迁移保护烈士墓完成率、就地保护烈士墓完成率和其他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完成率“三个”100%。三是抓实安全保障。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市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树立了标志碑、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文物安全管理机制,每年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至少开展1次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对市级以上无看护机构的文保单位,聘请看护员,加强巡护管理。
(二)提升展示利用水平。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完善冯玉祥纪念馆、陆房战斗纪念馆等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陈列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新泰市毛泽东文献博物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二是举办精品展陈展览。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有特色的流动性展览。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重要作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二十大等,举办《东岳壮歌—泰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展》《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主题展》《陆房突围胜利纪念展览》等展览。三是创新展示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烈士褒扬”工作模式,深入推广泰安革命烈士陵园“智慧陵园”系统建设经验,不断完善拓展“智慧陵园”系统功能,设计开发了“无感式体验型导览”系统,数字化展示泰安革命史展览馆,实现了烈士褒扬、宣传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慧化应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工程,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展陈内容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
(三)实施“红色文化+”战略。一是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把革命文物资源和主题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市10处革命资源入选全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等已成为我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泰山史敢当”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利用各级党史教育基地,在“红色文化主题月”期间,积极举办党史专题教育课堂、主题研学活动。二是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积极争取省厅支持,把我市红色旅游景区纳入省红色旅游线路中,打造区域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指导红色旅游景区与研学旅游基地合作探索,搭建红色资源+旅游+研学的发展平台。新泰市引进“泰山研学”团队,制定“践行劳动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探访大国工业•踏寻伟人事迹”“讲好家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踏寻百年奋斗路•争做合格接班人”等研学线路。
(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联合市电视台,策划推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物专题片。在市电视台开设“丰碑”专栏,讲述泰安英烈故事。开展“致敬英雄:为烈士寻亲,给英雄画像,讲英烈故事”行动,已为24名烈士找到寻亲线索。举办英烈文化“六进”活动。出版《泰安英烈故事》等英烈故事书籍。组织各博物馆、纪念馆,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创作推出《战斗英雄的初心本色—吕登科》等短视频作品。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入选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案例”。组织参加“红动齐鲁·我心向党”泰安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大力培育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积极推进红色文艺作品创作。重点创作了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徂徕儿女》、小戏《谁动了我的瓜》、舞剧《挑山》、电影《挑山者》、广播剧《寻找中共泰安第一党支部》、报告文学《希望的田野》等作品,组织戏剧《泰山儿女》《泰山军嫂》排演及徂徕山红色文化展馆系列文艺演出创作活动。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迹,编纂出版《山东红色基因图谱(泰安卷)》。
二、下步打算
(一)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存现状,完善革命文物数据库,做好革命文物认定、定级等工作,分批公布市级革命文物名录。加强革命文物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重点加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保护。严格落实革命文物定期全面排查制度,确保各级各类革命文物安全。建立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对整修工程开展定期“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加强整体保护。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对全市革命文物全面梳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编制保护规划方案,逐渐形成储备一批、实施一批、上报一批、验收一批的良好循环。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对存在险情隐患的革命旧址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最大限度保留革命文物原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等保护、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提升展示水平。充分利用泰安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发挥革命文物“生动教材”作用。围绕重大党史节日、重大革命事迹,组织陆房战斗纪念馆、冯玉祥纪念馆等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精品。进一步摸清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情况,推动全市红色旅游提质升级,结合绿色生态、民俗体验等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并推出各类红色旅游线路。积极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餐饮休闲和购物设施,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四)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建立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结合重大党史节日、纪念日,策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增强保护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继续组织开展好“致敬英雄,为烈士寻亲,给英雄画像,讲英烈故事”行动、英烈文化“六进”活动等,切实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特别是烈士陵园的“褒扬烈士 教育群众”作用。开展好“倾听红色故事 照亮成长之路”主题活动,激励广大中小学生继承革命传统。
(五)强化人才支撑。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革命文物工作实际情况,加强业务技术人才的配备和培养,保障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把专业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要鼓励支持民众参与红色文化保护志愿者队伍和基层文物保护组织,努力为文物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