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谢昆、杨庆木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文化旅游是泰安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泰安市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持续把文旅融合作为泰安六大任务之一强力推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安排部署,全力推进“泰山+”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深入实施“文旅+”业态创新融合,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两创”,强化市场主体招引培育,全力打造文旅特色名片产业。泰安市获“2022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一、坚持高位推动,吹响文旅发展“二次创业”号角。坚持规划引领,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泰山文化发展新高地和泰安文旅融合升级版。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水平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双主任的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和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员会;高水平谋划、高质量建设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同志的批示肯定,被树为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工作标杆;围绕文旅发展新形势,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泰安市文旅融合产业规划》,确定五年行动计划,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明确规划实现路径、实施步骤、重点工程等主要内容,形成系统清晰的管理体制机制,引领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高水平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6月19日—21日,高规格召开2023泰安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二次创业、再创辉煌”号角,提出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十六字方针,推动“大力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泰山旅游向全域旅游、城市流量向发展增量、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四个转变,做好“泰山和全域、硬件和软件、文旅各要素、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发展与安全”五个统筹,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促进泰安文旅再现新辉煌,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奠定坚实基础,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出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围绕产业质量提升、文旅市场开拓、文旅市场消费3大领域,推出10条“真金白银”奖补政策,比如,对新评定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A级旅行社最高奖励200万元。三是加快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依托泰山这个最大IP,做好“泰山+”“串珠成链”文章,按照“总体策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原则,通过互联网手段、利益链接机制等综合措施,逐步整合优质文旅要素,端午节推出了“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设计10条线路先行先试,1个月时间售出套票3466张,据初步测算,通过套票售出,泰山景区带动18家热点景区实现游客引流11969人次,新增4200个住宿接待人天数。四是优化提升文旅环境。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旅游环境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泰山景区、交通出行、公共秩序、市场秩序、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休闲农业等7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每个方面都由一名分工市领导牵头挂帅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全市旅游发展环境。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门积极参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对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投入3亿元,支持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拨付资金300万元,助力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开展,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刺激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积极推进省文旅康养强县建设,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岱岳区省十大文旅康养强县创建工作,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为岱岳区文旅康养强县建设争取1000万元上级资金支持。2023年,市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泰安市文旅融合产业规划及实施咨询服务。
二、坚持项目带动,文旅融合实现新跨跃。一是实施全市重点文旅项目攻坚行动。确定18个重点文旅项目,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挂帅包保,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为市直包保部门,项目所在的县市区、功能区相关负责同志为县级包保责任人,构建起“市领导-市直部门-县市区(功能区)-项目建设单位”四级联动高效项目推进体系,明确任务目标和形象进度,整合资源强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实。二是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培育东平县“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新入选第五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全市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总数达到3个,位列全省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总数达到4个,并列全省第一。产业链思维打造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成为全国新闻出版新坐标,出版印刷产业链去年实现营收70.2亿元、增长9.8%。今年截至5月底,出版印刷产业链营收增速17.4%、利润增速362.5%、税收增速257.8%。先后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个,省十大文旅康养强县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13个。三是培育壮大文旅企业。坚持把文旅规上企业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对全市2263家规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进行梳理,筛选28家准规上企业,采取“专班+服务组”机制盯靠梯次培育。今年我市精品旅游规上企业增加89家、达到472家,文化创意规上企业增加14家、达到86家。一季度,文旅产业增速8.5%,较去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占比提高幅度0.6个百分点,较去年提高1.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5月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上营业收入增速202.08%,位列全省第一。四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深挖旅游要素资源,实施“文旅+”,构建“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局面。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道朗镇)、重点村4个。岱岳区入选全省十大文旅康养强县。泰山区、岱岳区、东平县分别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旅游民宿集聚区获评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个。3月26日,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泰安市荣获2项省级荣誉称号,其中,岱岳区入选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东平县成功创建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带动片区1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为核心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新升级打造的大宋不夜城火热出圈,上半年接待游客突破187.6万人次,《中国新闻》等央级媒体报道十余次,成功引爆短视频及各大网络平台。
三、坚持品牌带动,全力提振文旅市场。截至7月20日,泰山接待进山游客502.95万人次,同比增长412.41%,比2019年同期增长133.66%,进山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大关,刷新泰山全年进山游客量最高纪录,其中,209.7万名中外游客享受到免门票红利。一是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年初,抢抓市场回暖的契机,整合文旅资金1230万元,统筹安排资金1400万元,联合财政、发改部门推出《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复苏回暖的十条措施》,全力撬动旅游市场复苏。比如,安排500万元,用于奖补景区首道门票减免;安排100万元,用于景区的品质提升;安排100万元,用于加速回暖乡村旅游;安排200万元,加快启动入境游。同时,高效举办第七届泰安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已发放惠民消费券共150万元,截至7月31日,共核销111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24万元。二是提高节事活动能级。通过举办各类节事活动积势聚气、开拓市场、引客入泰。今年先后举办各类文旅活动5500余场次。作为主场举办了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山东省分会场活动,邓云锋副省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承办了文旅部主办的山东省乡村文化活动年启动仪式;创新举办2023中国(泰安)文旅融合创新峰会暨第3届“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活动。此外,聚焦“Z时代”,创新举办首届泰山动漫节、2023首届青年艺术季、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2023泰山·新青年音乐节吸引青年超4万人。三是精准营销开拓市场。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组织开展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巩固提升国内外传统客源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客源市场。2月6日恢复内地与港澳入出境团队旅游业务后,2月21日我市迎来近三年首个入境旅游团队;3月22日成功举办“牵手泰山感知泰安”2023境外旅行商(泰安)推广周活动,8个国家近30名境外旅行商聚首泰安,对我市主要景区景点进行实地踩线,其与会旅行商层次之高、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创造泰安历史之最。央视国际频道(CCTV-4)《中国新闻》、新华社、新华网、中国网等国家级媒体、意大利通讯社等7家外媒进行了重磅宣传。在推广周影响下,4月23日迎来马来西亚首发入境团。国内方面,成功在北京、冀津、重庆、烟台、聊城等地举办营销会和营销活动。四是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围绕做靓“中华泰山 国泰民安”文旅品牌,聚焦“大流量”,做大做强全媒体宣传矩阵,更加注重发挥国家级主流媒体在矩阵中的舆论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厚植人文底蕴,守正创新,传递泰安文旅好声音,输出泰安文旅新形象。今年以来央媒报道160余次、省级以上媒体360余次,曝光总量突破2亿次,“首个香港旅行团”和“小戏小剧节”短视频登上抖音热榜第4名和第7名。与泰山娟姐、普陀山小帅等网红主播互动,系列视频总点赞量近百万,阅读量超千万。
四、坚持数字赋能,强化智慧文旅应用。一是数字与文旅融合发展。数字赋能文旅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泰山“无证明智慧景区”被评为全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数字化展示1000余件套藏品、300余项非遗项目。泰山景区在全省旅游行业率先推出系列数字藏品,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项目完成5亿字古籍数字化整理和8千多幅古图文导入,储备1000多件可定制设计数字文创产品。元宇宙·诺贝尔城堡文旅项目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现场签约,全息显示炫屏和沉浸式裸眼3D空间场景项目入围数字文旅成果展。“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后更名为“文旅泰安”政务服务平台)在“爱山东”APP上线发布,提供24个功能和模块,包括热门景点、美食、便民出行、便民停车、酒店民宿、景区导览、自助游推荐、一键救援、最新资讯、找厕所、非遗、博物馆等各类文旅行业及相关展示和查询服务功能。二是利用数字进行文旅营销。泰山文旅集团设立了泰山智慧文旅科技集团,目前正在打造“元泰山”数字赋能整合平台,融合“慧游泰山”一体化运作,开放式合作,与全域景区、酒店民宿等旅游要素企业开展商务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发挥“大平台”经济效应,借助“互联网+文旅”模式,快速整合优势资源,借此对内融合全域文旅企业、对外拓展营销渠道、创新产品、数据赋能。线上通过元泰山国际旅行社,一手抓达人推广矩阵,一手抓文旅商家抖店运营,借助公域流量常态化营销推广,以游客行前种草方式将公域流量平台的流量引流到泰安。线下由文旅集团旗下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天马国际旅行社等社会各界旅行社整合全域4A级以上景区,打造五岳游、黄河泰山游等精品特色旅游路线着力讲好“泰山故事”“红色故事”。
五、坚持人才培育,强化文旅融合人才保障。市教育局不断加大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为文旅市场培养大批人才。大力整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高校旅游相关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与文化、旅游有关的专业,提高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努力建设和储备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同时,重视产学研结合,市属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加强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实践,熟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一线的相关做法,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提供支持和保障。开展“泰安青年艺术节”,激发青年创作激情。为提高我市导游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采取了与院校合作、优秀文采交流等方式,提升人才培训精准度。2月20-22日在泰山立志研学基地举办导游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50余名导游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提高全市导游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4月19日—21日,组织参加了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举办的第七届山东省旅游行业导游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我市两名参赛选手荣获大赛二等奖、全省第五名以及三等奖,为本次大赛全省讲解员最好成绩,我市代表队荣获突出贡献单位,为我市数字赋能文旅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