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240H/2021-000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部门统计信息
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1-05-28 16:50 浏览次数:

2021年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通过保障文旅产品供给,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加速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实现“双回升”。据统计测算,我市1-3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3.44万人次,增长210.66%,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8.14%,实现旅游总收入121.03亿元,增长241.19%,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5.06%。

一、监测数据

(一)重点景区点

从重点景区接待来看,一季度纳入监测的13家(注:新增泰安老街和泰山西湖)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465.06万人次,同比增长636.94%,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25.86%;实现旅游收入15284.51万元(其中13家重点景区旅游收入10821.39万元,索道旅游收入4463.12万元),同比增长164.36%,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3.02%(注:因泰山西湖只有人数没有门票,故无法统计收入情况,所以人数上升收入下降)。

其中,5A级景区泰山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45.51万人次,同比增长325.11%,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0.52%;实现门票收入4890.38万元,同比增长374.85%,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3.76%。

其它4A级景区包括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华、宝泰隆、天颐湖、太阳部落、天乐城旅游休闲区、泰山温泉城、莲花山、春秋古城、水浒影视城等1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79.22万人次,同比增长90.48%,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33.25%;实现营业收入3724.01万元,同比增长1.44%,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22.83%。

新业态景区包括泰安老街、泰山西湖两家景区共接待游客293.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07万元(两家景区自2020年5月份开始营业)。

另外,索道接待游客46.93万人次,同比增长334%,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0.3%,实现收入4463.12万元,同比增长313%,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66.87%。

(二)高星级旅游饭店

从重点高星级饭店接待来看,一季度纳入监测的7家酒店(包括东尊华美达、丽景广场、肥城宝盛、正元名饮酒店、蓝海御华、泰山宝盛、万达嘉华等)共接待游客27.95万人次,同比增长87.77%,实现营业收入6377万元,同比增长8.73%,客房平均出租率36.74%。

(三)乡村旅游点

从乡村旅游接待来看,一季度纳入监测的5家乡村旅游点(里峪村、掌平洼村、五埠村、百户庄和南堂子村)共接待游客15.69万人次,同比增长72.18%,实现收入512.9万元,同比增长71.13%。

(四)公安持证住宿情况

一季度持证住宿共计112.36万人,同比增长171.5%;其中境内人员112.33万人,同比增长172%;境外人员0.0338万人,同比下降61.59%。

(五)涉旅客流大数据

我市自行监测的客流大数据来看,进站情况:高铁泰安站和泰山火车站上车进站人数合计90.33万人次,同比增长46.21%。其中:高铁泰安站上车进站56.39万人,同比增长61.24%;泰山火车站上车进站33.94万人,同比增长26.6%。

出站情况:高铁泰安站和泰山火车站下车出站人数合计86.63万人次,同比增长34.08%。其中:高铁泰安站下车出站50.02万人,同比增长42.6%;泰山火车站下车出站36.61万人次,同比增长23.95%。

纳入监测的高速路口来泰自驾车106.81万辆,同比增长200.59%。其中:京福高速泰安西出口:58.32万辆,同比增长214.73%,济荷高速东平出口:29.95万辆,同比增长208.15%;京福高速满庄出口:18.54万辆,同比增长154.53%,(疫情期间免费政策,京福高速泰安西出口和京福高速满庄出口不区分车型无法统计数据,故增长幅度较大)。

根据联通大数据漫入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到3月,泰安市各区县互访人数为2545.46万人次,同比增长67.71%;接待省内漫入游客987.86万人次,同比增长67.03%,较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33.10%。自跨省游开放以来,泰安市接待国内省外游客数量增长迅速。泰安市共接待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游客400.89万人次,同比增长27.79%,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的87.17%。受国外疫情影响,入境旅游市场尚未恢复元气,从漫入数据来看2021年1月到3月份,共接待入境游客约0.24万人次,同比下降90.80%,恢复至19年同期水平的14%。

(六)涉旅相关行业市场主体情况

1.住宿和餐饮业:全市截止2021年3月期末实有住宿和餐饮业市场主体4.85万家,同比增长13.13%,较同期相比增加5629家。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市截止2021年3月期末实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市场主体1.84万家,同比增长20.42%,较同期相比增加3128家。

3.批发和零售业:全市截止2021年3月期末实有批发和零售业市场主体25.21万家,同比增长10.50%,较同期相比增加23960家。

4.文化、体育、娱乐业:全市截止2021年3月期末实有文化、体育娱乐业市场主体4436家,同比增长29.22%,较同期相比增加1003家。

(七)涉旅分税种分行业实现税收情况

全市一季度涉旅分税种分行业实现总税收11.86亿元,同比下降4.87%,较同期相比减少0.61亿元。其中:

1.住宿和餐饮业: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税收0.04亿元,同比下降89.14%,较同期相比减少0.30亿元。

2.交通运输:全市交通运输实现税收1.36亿元,同比下降47.57%,较同期相比减少1.23亿元。

3.批发和零售业: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税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0.01%,较同期相比增加0.95亿元。

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税收0.04亿元,同比下降29.64%,较同期相比减少0.02亿元。

二、文化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正常的文化休闲活动和旅游消费逐步回温,都市休闲游、郊区度假游、亲子旅游和研学旅游等正以自助、自驾、自由行的形式呈现强劲复苏的势头,虽然跨省旅游、团队旅游市场仍然处于温冷区间,但是景区客流量和文化旅游消费热度逐步恢复到疫前的正常景气,带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主要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景区接待稳步增长。去年受疫情影响,我市所有景区自1月25日起暂停经营,3月份陆续按照最大承载量30%恢复运营,与去年同期比,景区均实现稳步回升。

二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力。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近郊乡村游成为广大留在本地过年的群众的首选,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教育展示、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观赏、农事体验本地游和周边游产品热度迅速攀升。

三是夜间旅游备受欢迎。泰安老街举办“千年泰安盛世老街迎春纳福活动”,灯展灯会、特色餐饮小吃、大型音乐喷泉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有效激活了泰城夜间经济新动能,提升和改善全市夜间消费环境,进一步拉长、做深“夜泰安”产业链。

四是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

文化惠民成效显著。3月1日,市文化和旅游局整理的全市3月份文化惠民活动“早知道”一览表新鲜出炉,罗列了3月份市县各大文化艺术场馆、各乡镇(街道)的100余项重点文化活动,通过媒体、网站公示等方式向公众预告活动具体安排,标志着我市文化惠民活动月度预告机制正式建立。是泰安市文化惠民活动透明化、公开化的进一步体现,市民通过媒体提前了解活动安排,有利于更好地参与文化活动,更大限度地享受文化惠民,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线上线下新春活动精彩不断。线下,市文旅局鼓励城市影院在春节期间正常开放,根据不同需求,合理安排播放影片类型和场次,举办节日折扣优惠活动,推出折扣卡、代金券等促销活动;鼓励城区15家书店(书城)正常开放。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春节期间精心组织景观布置及夜景照明,灵山大街、天平湖路310盏红色中国结彩灯色彩喜庆,泰安老街举办“千年泰安·盛世老街”迎春纳福活动,为泰安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此外,春节期间特推出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迎新春·闹元宵”非遗线上展览,市民可在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活动链接内“观赏”。本次非遗线上展览市文化馆共精选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用图、文描绘的方式,以传统技艺、美术、民俗、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门类贴近群众生活的项目,在线上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扎实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泰安“文旅+教育”融合度,为省会经济圈城市提供较好的研学旅行资源,3月份教育部实践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薛保红教授应邀到新泰市调研研学旅行情况,先后到泰山百合和园、毛泽东文献博物馆、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龙成消防进行了现场调研,现场调研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薛保红教授就下一步推进新泰市乃至泰安市全域研学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要充分借助新泰市拥有20余万学生的优势资源,围绕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类别找准优势,建设若干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基地,进而逐步推动研学营地建设。二是要尽快补齐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研学旅行安全设施建设等3个方面的短板。三是要尽快形成品牌,要利用好十四五期间国家组织第二批劳动教育实验区的有利时机,新泰全域以研学为总抓手,推动研学+文旅、研学+工业、研学+农业、研学+科技等融合发展工作,从而打造别具特色的新泰、泰安研学品牌,吸引更多的研学旅行团队。

文创评选活动持续火爆。市文旅局连续举办了“平安泰山 礼遇泰安”2020年度泰安十大伴手礼评选和山东省文创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对接暨泰安市十大伴手礼推介活动,为重振泰安乃至山东文旅行业信心,促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旅胜地打响了第一枪,获得了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文创企业和市民游客的热烈欢迎,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平台和政务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两个活动报道300余篇,网络视频点击量近40万人次,红门广场游客中心展区四天接待访客1.5万余人次。评选活动后,企业的影响力和产品的认知度普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部分企业线上店铺点击浏览量较去年同期提高了一倍,下单成交量也增加了近一倍

春季旅游推广活动正式启动。3月25日上午,“春暖泰山 花开泰安”2021中国(泰安)春季旅游推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推介会为旅行社、景区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发展平台,来自全国旅游业界各位同仁相聚泰山脚下,面对面洽谈、点对点交流,谈合作、结对子、谋发展,深度解析泰安旅游,精准开展旅游营销。会上泰安市旅行社协会与供应商代表现场签约。

三、文旅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正式实施,文化旅游经济将从全面复工复业走向消费、投资全面复苏。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分析,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中央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首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战略部署,将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旅游发展寄予厚望。省委提出“七个走在前列、九个重大突破”,市委提出“七个走在前列,打造五个名地”,泰安文旅发展将迎来黄金机遇期。随着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出游意愿将持续增长,文化旅游市场复苏步伐势必更快。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大众化的旅游时代,多元化的需求趋向,我市在“优质旅游产品”和“优秀文化产品”的多样化方面还存在短板。

省内外知名度高的文旅项目相对缺乏。尽管近年来招引并开发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但由于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串点连线成片不足、集聚发展程度不够、破解制约因素办法不多等问题,致使我市缺少领跑全国的新业态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高端文旅项目不多。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市有泰山和一批4A级景区,但总体上资源较为分散,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在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形象推介等方面各自为战现象仍然存在,同质化产品较多,没有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整体联动效应发挥不充分。

文旅项目建设空间不足。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城区旅游配套日益完善,但老城区、环山路沿线等文旅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域,大多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文旅项目发展空间小,缺少与大泰山相呼应的文旅大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购物场所、特色街区、 文化娱乐设施等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老城区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充分,城市格局、风貌缺乏特色;泰城各主要交通出入口,缺乏为自驾游、自助游和大型旅游团队提供停车、咨询、导览、分流等服务的综合性集散中心等。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继续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精品旅游”“文化创意”两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领军、骨干企业。按照“建设推进一批、策划招商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的思路,重点培育扶持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建设,加快泰山金谷、演艺秀都、泰山佑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在建项目推进速度。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历史机遇,策划包装一批黄河、大运河、齐长城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招商引进一批补链、强链文旅项目,完善宝泰隆度假区、东平湖、泰山花样年华等现有景点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景点品质。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善旅游度假区度假功能,串珠成线、连片成面,逐步形成若干核心景区带动、众多特色景点围绕、丰富多样、互为补充的精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做好巩固拓展文化旅游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民宿集聚区等龙头示范项目。实施村庄景区化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文旅小镇。

(二)以“群众和游客满意”为导向,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档次和水平。一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继续开展“五抓”“四员”攻坚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惠民举措。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完善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设施,推进城乡书房建设,建设泰安公共文化云。实施泰山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工程,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二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全面完成4A级以上景区门票预约系统建设。用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智慧文旅平台、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三)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引擎,着力丰富文化旅游新内涵。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聚力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的要求,精心培育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行、文化遗产、休闲度假、精品民宿等跨界文旅新业态,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重点发展研学旅行,做大做强“中华泰山成人礼”品牌,组织全国高中生、大学生开展徒步登泰山活动。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做好试点示范区申报工作,创新推动康养旅游。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积极培育泰安老街、泰山云集、梦泰山啤酒城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依托泰山啤酒、蒙牛乳业、金彩山酒业、鲁普耐特等现有省级工业旅游基地,完善要素、丰富业态,提升工业旅游品质。打造“平安泰山 礼遇泰安”伴手礼,丰富特色文旅商品体系。    

(四)以重大文旅活动为载体,扩大文旅消费。创新开展好第五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最大限度地发挥市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实施精准营销,加强泰安文化旅游品牌宣传,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旅游形象宣传、产品营销和线路推送等营销推广活动。强力推进“好客山东”文化旅游主题信用卡发行工作。

2021年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1).docx

 

编辑:(本站原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全文下载]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